古雪女史寻根录(女诗人杨古雪家族录)
二、恨不此生作男儿
古雪博学多才,善诗词书画,精刺绣喜剑术,好植花木,襟怀坦荡,情怀高尚,可称女中君子。由于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未能展其骥足。常自叹息“我生恨不作男儿,手提青锋前杀敌”,胸有浩气,不随常规而为男子之附庸,亦不甘心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贵妇人,而是志愤芸窗,穷究经史,提笔抒发其内心感慨,显示其艺术才华,为巾帼扬眉,为巴蜀增辉的女中英豪。
相国张鹏翮至船山兄弟已五世矣,尚能兄弟竟爽,独昌其诗,古雪之力不可没。张问莱生于1775年,比古雪年幼三岁,名门公子,少年轻薄,疏于经史,耽于安乐,与古雪婚后,以古雪为诤友,方立志进取,夫妻共同研讨经史,切磋诗词,一起在遂宁生活五年后,张问莱终于以第一名入泮(考中秀才)。同年张问莱父亲病逝,左右无人,凡侍疾治丧,古雪皆躬任之,既殓。亥白、船山、问莱闻讣始从远方归家。人咸谓古雪以妇而尽子职,真能人也。
问莱为官前在江苏六合岳父官署寄住两年,任杭州主簿时,也因职卑俸微,生活拮据,常处于“朝暮随时七件无,一窗风雪更踌躇”的窘境。但古雪甘居淡泊,在《相对梅花呈夫子》中写道:
年来生计太匆匆,薄宦今番到浙东。一树寒香无俗韵,两家清白有门风。
勉励丈夫在困难时期,也要保持清白家风,此类诗词甚多。
古雪对父母竭尽孝道。嘉庆十一年,父亲病急速赶赴苏州,亲侍汤药,八月父杨玺劳累中暑卒于扬州任所,古雪和弟护送父灵柩,不远万里归葬四川南江长赤老家元山之下。
生母老病,自杭州回川省视,写长诗《十月二十五日抵南江之长池坝拜见老母久病几失明时冠山弟于前三日自都门归母喜极双目复明》,情深意长,诗的题目也长。
嘉庆二十一年,船山兄弟辞世,古雪夫妇第三次归蜀,每次都长途跋涉七八千里。
在杭州随夫生活15年,在父亲官署住两载,苏杭的湖光山色鲜活的映在古雪的脑海中。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给她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铸就了她女汉子的气质,更兼之她博览经史,广交诗友,使她的诗词格调高雅,人格超凡脱俗。“嗟予恨不作男儿,别弟离京随远宦”。杨古雪在她逝世前一年还这般感叹,大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气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