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凤溪乡人物——著名中医王天德
王天德,名好生(1883-1863),巴中市巴州区凤溪乡人,性温良,人谦恭,通儒书,精歧黄。贫而好学,两赴童考未第。废科举后,设帐梓里。旋即去教就医,两投名师,凡九年学成。开业后,对外感病累见鲜效,细心考究,始知以寒门之学,临温病之症,乃风马牛不相及。于是改弦易辙,急从温病学人手,则效如桴鼓。
时医有粗知此道者,皆秘而不宣,天德则为同仁棒喝,开鼎山片区(含今大罗、风溪等地)温病学之先导,其伤寒,温病鉴别法,尤为同道折服。
民国中期鼎山片区医学形成两派,一主温补,一主湿热。天德医法圆通,审证准确,虽祟温补,又尝于温补药中妙用一二味消导药惮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农妇周某患风温,他医杂药乱投,致深度昏迷,举家骇然,天德细察之,投五汁饮滴服,苏,进二甲复脉汤调理而愈。街道贺某素有胃病,今出血如注,奄奄一息,家人置诸中堂,适王归,急进人参犀角汤加味,未几,脉静血止,死而复苏。
旧时,凤溪乡离鼎山场三十里,坡陡路窄,王为病人谋,移居鼎山场,自是求诊者门庭若市,从早及暮,足难下帷。出诊途中有贫苦人挡驾,主审知病危,则俯如所请,使病家感戴难忘。“追先生”、“抢先生”之事,不时传为笑谈。
1933年任长胜县中医院院长,秋,疫痢大作,王与其徒用药熬大锅汤,控制传染,活人无算。1938年疟疾流行,王天德开义诊之门,造福桑梓。民国33年,鼎山区长周立本及士绅合送“代天行道”大木匾,旌表医德。
1951年,任鼎山区卫生协会主任,主办主讲中医培训班,1953年,出席省中医代表会,1954年调巴中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工作,越二年,任住院部中医师。领导为照顾其健康,规定除查房外,不对外诊断,但王名闻遐迩,求诊者有增无减,王放弃休息时间为人诊治,人问之故,则回:“休眠之日长,报国之日短耳”。
王天德系1956、1958年县人民代表,1959年系达县地区中医研究所所员,1960年县政协委员。王则不遗余力,直到最后一息,逝世于工作单位。噩耗传出,四座皆惊,往吊者何止千人,灵枢出城群众自觉迎送,其哀戚之情,难以言表,是先生有功于人民,人民自亦不负于先生矣!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