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解放时的恩阳河
三、爱玩会玩的恩阳人
说起玩耍,恩阳人可以说是别出心裁,花样百出。
先说农历新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鞭炮声接连不断。大人小孩都穿新衣戴新帽,忙不迭地走人户、送年礼、吃年酒。正月初五起就是看大戏,外地来的川剧班子包揽了这笔大生意。从初五唱到十五还不过瘾,还要接着唱,镇里唱完,各行业还争着奉献。百货业唱了,烟酒业、绸布业、力行(搬运业)也不甘落后,甚至有时几个班箱子(戏班)唱滚台——今天这个班子唱早场,另一个唱午场,再一个唱晚场,明天另排轮子(秩序)。一直要把正月唱完。一般地方说“未过十五都是年”,而恩阳人是玩过正月才罢休。还有正月十六登高也是恩阳的一大盛事。一大早,人们便从不同方向往义阳山出发。地方风俗说登高可以消除百病,有利健康。其实人们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方式。一年伊始,要玩出个好心情,快快乐乐地迎接新一年的生意或活儿,预祝日子越过越红火。孩子们把这一天看得特别重要,平时本就难得跟大人一道登山,更难得遇上这满山遍野人流如织的盛大景象。山上甘蔗、花生糖果更是丰富齐全。主要吃的还是凉面,要买刚出炉的芝麻壳饼子,在壳内夹上凉面,吃起来别有风味。大人们举杯豪饮,小孩子边吃边蹦跳,一直要玩到太阳落山才拖着疲惫的步子缓缓下山。
恩阳一年玩乐的高潮是端午节。夏天河水充沛,从棺材石到皂角树两三百米的水域是划龙舟的地方。几艘大船用白布做围栏装饰起来,有的还画上龙头。船里坐的多是中老年的绅士和商人,在饮茶闲谈。桌上摆着瓜果点心,旁边有恩阳川剧玩友们在敲锣打鼓唱板凳戏(清唱)。船在这段水域反复去来。锣鼓声、唱戏片和岸上群众的欢呼声交织成一段美妙的音乐。划龙船时还有一样激动人心的活动叫抢鸭子。组织活动的人将鸭子嘴掰开灌进烧酒,然后放到河中让大伙儿去抢。鸭子喝了酒体内发热,便拼命往水深处钻。游水抢鸭的人必须钻到很深的地方才能把鸭子捉到,这是对他们水性的考验。抓到了就凭手中的战利品可到大船上领一份奖品。小孩和不会水的人只能观看助威,不停地吼叫,也很快乐。一直闹到天黑才收场。这天,家家还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孩子们还把雄黄酒涂在脸上,说可以防虫咬、防生疮。可能百分之八十的恩阳人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只知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除了与大人们同欢同乐之外,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玩乐,是不分季节的。最普遍的一种游戏是比“划甘蔗”。两人共同买一根自甘蔗,去掉顶锯成平口,端端地竖在地上,双方议定挽几个“花儿”。就是把弯刀放在甘蔗平口上,然后手握刀离开甘蔗,在空中绕个圈儿再停在甘蔗上去,如此几遍,最后一圈绕结束时顺势一切下去,把甘蔗竖着划开。甘蔗向一边被划下的一块叫“飘”,一根划完后把各自的“飘”摆出来比,“飘”长的胜。赌注视情况而定,愿出钱的就拿出买整根甘蔗的钱,不给钱的就被“弹嘣嘣”,胜者按住败者的头,食指屈在拇指上,然后猛放开食指弹在败方的额头上,怪疼的。有的小朋友被弹几次,额上会留下血色,眼泪汪汪地还要坚持,这叫“愿赌服输”。这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活儿,如果用劈的办法,刀会被夹住就宣告失败,必须在刀刃刚接触到甘蔗时,瞬间猛烈而均匀地发力才能一划到底或削下一大块“飘”来。
孩子们的另一项竞赛是“碰铜元”。首先选一块竖立着有平面的石头,或房屋石基脚稍高一点的,竞赛者用铜元猛向石头砸去,飞得远的获主动权。然后拿铜元在手上反复比划瞄准,然后猛一挥手将铜元抛出,击中对方的铜元为胜。击中且打翻算大胜,要加一个小钱(有孔的小铜钱)。不知哪个孩子搞了“科研”,把铜元立在地上用石头或锤子猛敲,铜元卷了边,个头变小了,碰起来飞得远,这就成了比赛中取胜的武器。如果不幸失败,对方要没收这个铜元时可以讲妥协,用面值一样大的铜元交换。赢多了就用小口袋装上别在腰间,像农民别的烟袋一样。儿时的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虽然竞赛中时有吵闹,但都很和睦友好,几十年后相见都亲如弟兄。
春天看打鱼也是很好耍的。跟着打鱼船走看人了神,有时走了十多里忘了回家吃饭。鱼鹰(俗称“老蛙”)和水獭(俗称“水扁子”)都是捕鱼能手,有时它们分散各自叼鱼,有时两三只鱼鹰合作叼起一个十多斤重的大鱼,我这才知道鱼鹰并不比水獭差。它们都很勇敢,也很调皮,叼起一个鱼后就赖在船上不动了,任你赶或打都不下水。渔夫们知道它们在闹情绪了,于是从篓中摸几个小鱼或将大鱼砍下一小块来扔在船上,它们高高兴兴地吃了后又下水抓鱼去了。
上善若水
吾爱巴中@上善若水
匿名
吾爱巴中@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