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巴文化民风习俗研究

三、杜甫、严武与巴中

杜甫与严武两人关系极为密切,既曾同朝为官(严武曾任给事中,杜甫时任左拾遗),同出宰相房琯门下,政治上属于同一阵营;而且是“世旧”之交——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严武的父亲严挺之都是唐代名臣。杜甫有《奉赠严八阁老》诗为证:“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仇兆鳌注曰:“上四颂严,称其遇主乘时,下四叙情,喜其同官相契。”

(一)因为严武,结缘巴中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房琯因得罪降官,严武与杜甫相继被贬为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和华州(今陕西渭南)司功参军。《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严武个人传略中记载:“……已收长安,拜京兆少尹。坐琯事贬巴州刺史。”《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中记载:“京兆尹严武贬巴州刺史,皆琯党也。”杜甫在被放还“往鄜州省家”时作《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一诗,其中“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熏”诸句,“留别之情”淋漓尽致。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又作了一首500字超级长诗《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叙旧、怀念、勉励、意气恳切,五味杂陈,煽情天赋挥洒无余。首名“衡岳啼猿里,巴州鸟道边”(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山南西道,巴州,隋清化郡,武德元年,改为巴州,领化城、清化、曾口……恩阳、白石、符阳、长池十四县”),杜甫称之为鸟道,可见在其印象中,其地十分偏远难行,而其后对巴山旅途艰险更有深刻的实地感受;诗中“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表现了严武、贾至贬官后,朝廷人才缺失,侧面反映出对严、贾的称赞;“青蒲甘受戮,白发竟谁怜”、“故人俱不利,谪宦两悠然”等句,既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怨,也透露出因仕途失意而欲归隐山林的想法。

据《巴州志》记载,巴州刺史严武到任后,造福百姓、整修福地,主持修建了“一阁(云间阁)、两寺(光福寺和观音寺)、一堂(嘉禾堂)”。乾元三年(760),严武向皇帝上表《奏请赐巴州南龛寺题名表》:“巴州城南二里有古佛龛一所。右山南西道度支判官,卫尉少卿兼御史内供奉严武奏:

臣顷牧巴州,其州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龛一所,旧石壁镌刻五百余铺,划开诸龛、化出众像,前佛后佛、大身小身,琢磨至坚、雕饰甚妙,属岁月绵远、仪形亏缺。乃扫拂苔癣、披除榛芜。仰如来之容,爰依鹫岭;祈圣上之福,新作龙宫。精思竭诚、崇因树果,建造屋宇三十余间,并移洪钟一口。庄严福地增益胜缘,焚香无时兴国风而荡秽,然灯不夜助皇明以烛幽。曾未经营自然成就,臣幸承恩宥,驰赴阙廷。辞日奏陈,许合置额。伏望特旌裔土,俯锡嘉名。降以紫泥,远被云雷之泽;题诸绀宇,长悬日月之光。兼请度、无色役、有道行者漆僧永,以住持,俾其修习。

敕旨:其寺宜以光福为名,余依。乾元三年四月十三日。

光福寺得到唐肃宗皇帝赐名,杜甫很为严武感到高兴。相传杜甫曾到巴州探望严武,一来为友恭贺,二来交游叙旧。两人在南龛山喝酒吟诗数日,远眺巴江秀水,赏观巴山叠峰,把酒当歌,吟诗题字,好不自在。杜甫走后,严武追思和好友赋诗之乐,将杜甫在南龛山洗笔砚的水池取名“洗墨池”,修建假山与亭台阁榭,并常到此地休憩纳凉、挥笔吟诗,先后写下了《题南龛光福寺楠木诗》《暮春题龙日寺西龛石壁》等诗作。

此后,杜甫一直关注着巴州。永泰元年(765),杜甫写给巴州刺史马某的寄别诗《奉寄别马巴州》:“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也表现出淡于仕途、急于归隐之意。大历元年(766),杜甫参加鲜于炅由万州刺史迁巴州刺史的饯行宴会上作《送鲜于万州迁巴州》:“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祖帐排舟数,寒江触石喧。看君妙为政,他日有殊恩。”

(二)以诗相和,情深谊厚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严武离开巴州迁任河南尹、兼御史中丞,上元二年(761)任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随后迁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兼御史中丞,节制东西两川。其间曾多次到草堂看望杜甫、吟诗游乐;宝应元年(762)四月,玄宗肃宗相继驾崩,六月,严武被代宗招为兵部侍郎,杜甫作《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诗云:“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知音忠言,寄予厚望,并一路乘舟相送,到绵州作《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严武也作《酬别杜二》诗。离开之后,留守成都的徐知道乘机反叛,杜甫进退两难,严武也被阻隔于川北巴岭,迟至秋日不得归京。代宗再任其为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二圣山陵桥道使。徘徊于东川梓州的杜甫很是为严武行程担忧,写下《九日奉寄严大夫》:“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严武为之作《巴岭答杜二见忆》:“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这首诗情真意切,处处怀念与好友杜甫昔日把酒赏菊、吟诗作赋的欢乐时光。两相呼应,更见两人的感情至深。

严武入京后任京兆尹,宝应二年(763)正月复拜成都尹,剑南节度使。杜甫闻此喜讯,便打消了离开四川的念头,因此从阆中回到成都,后来并接受了严武的邀请,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杜甫被称作“杜工部”的由来。广德二年(764),严武破吐蕃七万余人,以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4月,严武病故于成都,时年四十岁,追封为尚书左仆射。严武之死,杜甫悲恸欲绝,写诗深切悼念,以“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把早卒的严武比为颜回、贾谊,比为诸葛亮,比为开化蜀郡之文翁,对严武推崇备至、极尽褒扬。在严武母亲护送严武灵柩顺江东下途经忠州时,杜甫写了《哭严仆射归榇》:“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在夔州所作著名的《诸将五首》之五写道:“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才。”三持节,指严武多次执掌巴蜀地区,公私交谊,至死不渝。

整理发现,在杜甫诗集中,有关严武的诗为赠友诗之最,共35首,占杜诗总量约四十分之一。严武虽为一介武夫,亦能写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其中就有四首是“寄题”、“酬别”杜甫的,可见杜甫和严武的交情确实不一般。正如浦起龙所指出,对杜甫而言,“严系知己中第一人”。

THE END
打赏
海报
杜甫与巴文化民风习俗研究
前记 一、巴文化区域及杜诗巴文化直观数据 二、杜甫巴文化区域游踪及民风民俗体验 (一)初涉险峻巴地,亲历巴文化民风习俗 (二)徘徊巴文化腹心,全面了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