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巴中春节民俗
正月初一为阴历一年之首。俗称“过年”、“过新年”。有口头禅说:“大人想挣钱,细娃儿(小孩)想过年”,主要包括出天行、挑金银谁、摇斑竹、看春牛等。
出天行:这是除夕后春节前的一项重要活动,由年轻人、小孩完成。此项无正规仪式,首先洗手洗脸,点燃香烛敬天敬地敬祖宗,并在院坝里燃三响鞭炮,向人们告示:我家的新一天已经开始,而且是开门大吉,响亮红火。
挑金银水:人们认为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的井水,既香甜清爽,又会给人带来好运。所以在天亮之前,家里的少壮劳力即去井边抢挑金银水。也可以为附近的孤寡老人或亲戚朋友挑去以示祝福。
摇斑竹:正月初一“出天行”时,一些小孩,可以相邀去竹林摇竹子(无斑竹,慈竹亦可),唱自编的儿歌,说是这一天摇了竹子,身体会如竹子一样快长。
看春牛:初一早晨在抢挑“金银水”同时,做庄稼的老壮劳力,要去牛圈里看牛(大巴山以水牛多,黄牛次)“是睡了的还是起来了”。如未睡,则要看它立的朝向,民间传说为:牛与人同起,这一年的农事季节要忙;牛在睡卧,则可能风调雨顺,栽秧不用抢水耕田;牛头朝内,是预示本年的农事季节不忙;牛头朝外,则表示牛市价高,农事气候可能恶劣,栽插播种宜早不宜晚。
拜年:(l)早晨,一个院子不管有多少户人,都要热一锅醪糟”,用新碗盛好,全家一齐出动送至各家相互拜年。院子里的老一辈人还要祝福一句“全家人口清顺,老小身体健康”。(2)小一辈和全部未成年人,都要去长辈家作揖叩头(先长揖,后跪叩头三次),老一辈则赏赐以核桃、花生、自制米花糖、玉米花糖等,家境好的还有糖果,再困苦的也要炒点向日葵、红苕丝、地笋子等赏给小一辈,使小辈们欢天喜地,图个喜幸。(3)初一中午,凡父子分开居住的,都由小辈请健在的祖父、祖母、父母坐上席,摆出丰盛的腊肉、干碟子(腊猪心、腰、肝、舌及
猪脸)由小辈男子按辈分、昆仲敬老一辈“拜年酒”三杯(不饮者不敬),父母则可以借此机会,交待一年内全家要办的大事,以达到相互沟通、一家和睦、尊老爱幼的目的。
娱乐
(1)换新衣。习惯上初一这一天的大人、小孩都要换得一身新。无新衣要将旧衣洗净,基本不穿补疤衣;赤贫户无新衣怕人讥笑,不参与大众娱乐;老小则不成定规地要求穿新。否则,你一生都要受到邻里、长辈、母系长辈的责难。过年穿不起新衣的年青小伙子,在开亲结义(说对象)时都有人嫌弃。
(2)各种年龄层次的娱乐方式:老年人相对集中在庙堂、学校及一些较大的石坝上,见面后相互“拱手拜年”,再坐在一起或打川牌或下象棋、五马棋、和尚棋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唱“围鼓”、“讲圣谕”、“打车车灯”、“打金钱板”,文化气氛较浓;年青人不分辈分,可以相互招呼,相互祝年。男人活动大体分:①有组织地爬山,表示自己的毅力和健壮。②蹬秋千、蹬磨磨秋(一秋四人,以蹬圆如磨算胜利)比赛。③舞龙、舞狮、耍跌伴。耍狮人及逗狮的胖娃娃、猴面人利用二至三张大方桌,在桌面、桌腿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如前后弓翻,双手倒
立等。在耍狮、龙的队伍中,还可以杂合一些经简单化妆,扮成“油咀媒婆”、“丑小旦”、“烟灰儿”的高翘。一些场镇还扎有“旱船”,由男人扮成“么妹”驾船,再扮一个稍公持挠边划(动作)边唱,逗人一乐。还有人用竹蔑编成两扇椭圆形的件壳,一个小孩扮成“蚌壳么妹”边走边张合,增加乐趣。耍狮、龙要求前后左右纵爬滚动灵活,前后动作协调外,特别要选一个社会阅历广、有一定文化和名望,头脑灵活的人当“拦门将”,带队兼指挥、联络。“拦门将”水平不高,狮、龙都要遭冷遇。
村民在狮、龙入院之前,可以“摆阵”(据说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摆的“旱八阵”),即用一件或数件物品组合成一个可以寓意猜谜、对联、成语、诗词的形式(如用一张白纸,四角放糖,中间放稻谷、大米,可以释为“金玉满堂”;用一张纸,中放稻谷、粟谷等,外燃一支烛可以释为“五谷丰登”;),狮、龙队伍到后,见阵即停,就地舞耍。“拦门将”则要很快反映出“阵”的寓意,并编成四句“吉令”吼出来。主人认可了就进了一阵,以此类推,“阵”破完了,方才许可进入堂屋参神。主要目的是考拦门将的文化素质和灵机应变水平,文化意义很是深厚。“吼吉令”也非易事,狮、龙、锣鼓均要听“拦门将”吹喝,并大声用四句打油诗(类似也可)吼出来叫“吉令”。“吉令”大都是一些比较吉利的话。如“发财发富”、“日进斗金”、“子孙发达”、“事业兴旺”、“兰桂腾芳”、“金榜高中”、“点翰升官”等说得主人高兴,除奉烟倒茶外,还要打发红包(不能当面看,因这事不必作假),所以这种活动最受人们欢迎,往往一条狮龙后面可跟几十人一路观看。
妇女(不含未出嫁的闺女):不宜在公众场合露面,讲“笑不露齿”,实际上随社会变化已放开很多,她们的活动大都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在相汁集中的地方打“钱架子”,唱“柳莲柳”、“荷花闹海棠”等唱词。内容可以临时请教师编写并教授舞唱。只求众人鼓掌,不要报酬。有的地方还组织打“翻山较子”(本地独有艺术形式,小拔配以锣、鼓、锁呐、舞步等,用铰子长绳舞出各种花样,前翻后浪,左击右挂,实是好看)。②荡秋千。③踢毽子。个人踢有“苏秦背剑”;两人踢有“鸳鸯点头”、“双鹅抱蛋”、“倒踢紫金冠”等;三人踢有“连环套路”、“你来我拄”等。比赛方式有“射河”(即在大地坝中划三尺宽的“河”,双方都不得珠,一旦毽子掉入河中为自己输,即换另一方发毽),一方射过河,对方必须脚盘三次反射回去,主要利用射出刁钻古怪角度,使对方接不着为赢。不管谁输谁赢都不设赌。妇女们参加的各种活动都不可大声喧哗,放肆大笑,讲究“礼性”和温良恭俭,否则遭人非议。
小孩:小孩是最自由的人群,他们首先是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点甘蔗、红桔之类的东西,可以合伙享用,不受大人节制。但买的每一样小吃都应给爷爷、婆婆、父母、弟妹留一份。若一个人独食了,会被认为不孝顺、不友爱、没教养。小孩的娱乐活动不受任何约束,男、女、
老人活动都可参加,也是每个年头每个娃娃最快乐的日子。有些人户确需到街上商店去买糖果,则必先用红纸包成红包,先算好买多少,然后店主收红包,不当面打开,讲一个信义,只不过店家开张要图一个吉利罢了。
(3)禁忌。初一所用的水不直接倒掉。说初一倒水会破全年的“财”;家里还不扫地,说扫了,推磨要招风,谷子要被风吹倒;还忌人上门讨帐,怕付债“走财运”;用剪刀,怕惹口舌是非;忌动针线,怕财路不顺,虫害伤人;除夕夜还讲究用树疙免(即树脑壳)烤火,燃烧得越大越亮越好,还不能灭熄红红的木炭,否则视为来年庄稼要长“火焰包”。
(4)看日子推测收成。一般都把正月间前十二天的每一天当一个月看,比如初二下了雨,就说这一年二月间(农历)不会春干,初五下了雨,五月间好栽秧栽蓉,这类推测信可不信亦可。
(5)礼节。凡已婚夫妇,初一过后的初二、初三必须双双(有子女的应携带子女)“走娘屋”(女称)、“走老丈屋”(男称)。礼物主要有腊肉“礼情”(一般送父母是一支熏腊猪火腿,送伯岳丈则是2-3斤肥腊肉)、白懊、挂面(因送挂面,故很多人又把生女孩叫“生的个挂面”)。
女儿也可送给父母、姊妹扎(打)的鞋、袜等。拜年返家时叫“回拜”。岳父母可根据女儿家中贫富给以腊肉、大米、挂面、粉条、清油等,还可向女婿打发一定数量的钱币,以帮助女儿及女婿与父母分居后的独立生活。拜年不管路程远近都必须走路,只富户和有功名的人家(如官宦、举人、贡生等)才可雇人“抬滑杆”代步。
我打我爹
吾爱巴中@我打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