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转于唱歌乡石板溪村的故事主要有三个陈居仁治病救人分文不取成名医、一副对联丢百亩好田成就靳廷元、读书人互斗让人唏嘘。
一、陈居仁治病救人分文不取成名医
明末,通江县唱歌乡石板溪村有位陈姓先祖,名叫陈居仁,因医术精湛而闻名川陕。公元1578年,保宁府府台的儿子病重,请了很多医生都没有看好,后发告示找寻天下名医为子治病,别人就介绍了陈居仁。陈居仁去后,通过认真诊断,告诉知府:“大人莫急,此病小矣,我保证七日公子痊愈。”通过陈居仁的精心医治,果真七日痊愈。当时,知府重金相谢,而陈居仁却分文不取。知府问陈居仁什么意思,为何分文不取?陈居仁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这样便有辱我家风。”于是知府便赠匾一块,书有“术精结鸿”。从此川陕两省无数学医人上门拜师学艺,陈居仁便成了川陕的中医名人。

二、一副对联丢百亩好田
1933年后,靳廷元 (靳廷垣 ) 时任洪口区长,祖父靳兴先为保丁团政,虽属上下级关系,但暗藏争斗,互怀戒心。为此,靳兴先在楼门前书:“公平处事,哪怕奸雄生百计;正直为人,何愁律令有千条”。
靳廷垣心怀恨意,暗起杀心,便细谋圈套,招戏班,远近出演,以增地方收入。为此。他委任靳兴先为总管,沿途经营,直至成都磨子街。靳兴先一路贪玩寻乐,险遭暗杀,后将所得收入付之一赌,戏团离散。靳兴先空手返家,没有钱款,为此,他便将屋前苏家坝数十亩上田含泪写约抵押,至此苏家坝归属靳廷元。
三、读书人互斗让人唏嘘
据传,民国晚期,石板溪村四社康家坡的康永贵,一表人才,自幼睿智敏捷,寒窗苦读,能说会写,然而功名未遂心愿,但在地方上小有名气。二社陈正勇也是读书人,两人经常在一起闲谈喝酒,酒醉时互相讥讽挖苦,各不相让。时间一长矛盾加深,康永贵想整治陈正勇,因陈正勇是芝苞乡治安队长,拿他没办法。为此,康永贵就到国民党部队当兵。1942年的一个晚上,康永贵回来把陈正勇的房子点烧精光,随后连夜出逃,不知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