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川陕苏区首府,不仅应是整个根据地的高级神经中枢,而且应是大后方、大本营。

1933年底,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从鹦歌嘴(今通江县民胜乡)迁到王坪(今沙溪乡辖),为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其编制已相当于军级,设政治部、医务部、总务处三大部门和五个分医院、四个连的卫生大队,办有机关报《血花》和卫生学校(校长苏井观,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为医治伤病员,保存革命力量和保障根据地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医院,在整个川陕苏区是绝无仅有的,这是苏区首府的重要特征之一。

再说烈士陵园。通江县红四方面军烈士重点墓区计50余处,总计安葬烈士两万余名,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同时也是说明通江县是川陕苏区首府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六,从川陕苏区建立之日起,即在首府开展了书报的出版发行工作,用以宣传教育整个根据地的广大工人、农民和军人,这亦是苏区首府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显著特征之一。

据统计,当年红军在苏区首府通江编写、印刷、发行的书刊有:

《万源作战之奇胜》( 陈昌浩著 )、《夜摸青龙观》 、《与剿赤军作战要诀》, ( 曾中生著 ) 、《与川军作战要点》 ( 曾中生著 ) 、 《游击战争要诀》 、《军事知识研究》 、《步兵基本动作》 、《红色战士读本》 、《连指导员须知》 、《连排长须知》 、《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 、《政治保卫局条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暂行条例》 、《革命法庭条例》 、《民警条例》 、《优待专门人才条例》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钢》 、《人人必读革命三字经》 、《列宁主义初步提纲》 、《卫生常识》 、《革命歌舞》 、《告白区士兵书》 、《中国共产党党章》 、《川陕雇工会章程》 以上书刊共计26种。

苏区首府通江编印发行的报纸有:

《共产党》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 、《川北穷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 (1933年9月改为《苏维埃》) 、《红军》西北军区政治部机关报 、《少年先锋》少共川陕省委机关报 、《战场日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 、《红旗报》红四军政治部机关报 、《赤化全川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 、《经济建设报》川陕省苏维埃经济委员会机关报 、《斧头》川陕省总工会机关报 、《血花》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办 、《小日报》省工农医院政治部主办 ,同时还办有《捷报》、《胜利》、《红军画报》、《战士小报》等。

不仅如此,据1933年12月6日《红军报》报道:在川陕苏区还建立了“工农书社”。

第七,在通江建立川陕苏区首府,是历史条件形成的,是红四方面军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后作出的慎重、严肃和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并不是漫无目标,走一步看一步作出的盲目决定。

元江、杨平在《军史资料》1985年第7期上的《红四方面军入川战役情况》为题的文章中说:“……于十八日占领通江北端的两河口(今河口乡),守敌一个连闻风逃窜。红军在此建立了第一个乡苏维埃政府。21日,方面军主力经两河口进至泥溪场,正式提出,“红军停止转移,在川北创建根据地”的口号。25日晨解放通江县城,29日成立了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省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前的当地最高政权机关。所以,1933年2月初就在通江县城正式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以领导整个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各方面的工作。

王首道同志说:“要真实地反映历史条件的本来面目……”,切不可挂一漏万而不再顾及其它,要广泛征集,然后加工提纯,去伪存真”。这些话以我们来说是很有教益的,也是在党史研究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用鲜血浇灌了来的,对苏区首府的问题指鹿为马,信口雌黄不仅是不严肃的,而且也对不起缔造川陕革命根据地先烈和革命前辈。

最后,我们再次开诚布公地说明我们的一贯观点:

川陕苏区的首府是通江县城而绝不是在其它任何地方,而且川陕苏区只有一个首府,这是历史,这是不能改变的,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作者:曾星翔(1946–201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