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间,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的哥老会(袍哥)
四、平昌县的哥老会
平昌县哥老会先后在境内大部分场镇设堂口、码头,大场镇一般都有仁、义、礼、智、信5个堂口,小场镇设有一、二个堂口。全县袍哥组织盛行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其间,仅福申、响滩、白衣等地入会近2000人,石垭乡的袍哥常到山头密林里聚会商讨帮会中的事。
福申场(今福申乡)的袍哥在五圣宫内设“香水堂”、立堂开山时有赞语:“山水少华气势扬,一堂英俊辅家邦,水流清白连巴字,人后淙飞万留香”,堂口共有300余人,先后任坐堂大爷的有李龙成、王元贞、严和鸣、王抚民、李焕等。
民国初,响滩场(今响滩镇)的袍哥组织设仁、义、礼、智4个堂口,仁字号有大爷陈维喜、王福安等;义字号“同德宫”,后改名为“同德社”,设在坐堂大爷胥采臣店内;智字号“智成社”,设在李廷章店内;礼字号“福康社”,设在舵把子罗刚店内,礼字人多势众,富商罗刚是各堂口总头目,是远近闻名的码头大爷。
1949年底至1950年初,巴中各县解放,与四川各地一样,通过清匪反霸,政府对罪大恶极的袍哥头子作了镇压与处理,一般成员不加追究,对袍哥成员进行登记和教育,袍哥组织作为封建社团,自行解散,最终解体,退出历史舞台。
THE END
0
打赏
海报
民国期间,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的哥老会(袍哥)
民国时巴中帮会林立,各行业有会,有管仲会、文昌会、玄女会、无常会、鲁班会、杜康会、龙王会、财神会等;各码头有帮,有哥老会(袍哥)、青帮、丐帮、顺帮……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