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帮会——袍哥人家的江湖背影
平昌县:平昌县哥老会先后在境内大部分场镇设堂口、码头,大场镇一般都有仁、义、礼、智、信5个堂口,小场镇设有一、二个堂口。全县袍哥组织盛行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其间,仅福申、响滩、白衣等地入会近2000人,石垭乡的袍哥常到山头密林里聚会商讨帮会中的事。
福申场(今福申乡)的袍哥在五圣宫内设“香水堂”。立堂开山时有赞语:“山水少华气势扬,一堂英俊辅家邦,水流清白连巴字,人后淙飞万留香”,堂口共有300余人,先后任坐堂大爷的有李龙成、王元贞、严和鸣、王抚民、李焕等。
民国初,响滩场(今响滩镇)的袍哥组织设仁、义、礼、智4个堂口。仁字号有大爷陈维喜、王福安等;义字号“同德宫”,后改名为“同德社”,设在坐堂大爷胥采臣店内;智字号“智成社”,设在李廷章店内;礼字号“福康社”,设在舵把子罗刚店内,礼字人多势众,富商罗刚是各堂口总头目,是远近闻名的码头大爷。
了解近代四川历史,必须要说到袍哥组织。在民国时期,袍哥组织达到什么情况呢?据统计最盛时70%四川男子加入了袍哥。从民国年间的巴中袍哥组织来看,不仅在巴中这样的中心县城,而且影响到偏远的乡镇,并深入到农村,参与的人之普遍令人不可思议。恩阳的兴隆、石城乡就是典型例子。说当时的社会治理,呈现多种力量的掺和,估计全国其他省是没有的。官绅、军阀、袍哥、土匪纷纷加入其中,都有各自的组织系统,有地盘、财力、物力,这之中又互相掺杂。以袍哥为例,袍哥力量弥漫全社会,参与到了党政军方方面面,与地方政府交织,有着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往往是江湖压倒庙堂。军阀执政时,军阀中有袍哥,袍哥中有军阀,谁也分不清。同时袍哥的浑水袍哥又与土匪联系密切,又是变相的土匪。袍哥的组成成分也十分复杂。
哥老会组织力量强大,对于普通老百姓,加入哥老会,也是时势逼迫,是为自己的生存找到一个护身符,为了自保的需要。当遇到什么重大事时,有哥老会的组织罩住,才会暂时求得平安。父亲经常说起,当年要不是爷爷入了哥老会,他就被拉了壮丁。父亲十多岁时,同乐场那个叫冯保长的,凶得很,想拉父亲的壮丁。有一天看见父亲在棉花地里摘棉花,他从边上过路,看到父亲就说,这个小牛儿有法耕田了。晚上父亲把白天的事给爷爷说了,爷爷一听,知道问题严重,就赶快叫父亲打起火把跑到祖爷住的三星地盘上。原来三星与同乐不同乡,不同乡就不同堡了。三星是肖保长管,爷爷几兄弟都是入了哥老会的,肖保长是教内大哥。进了哥老会,认了大哥,就要受大哥保护。父亲说哥老会也不是白入,每年正月都要去给肖保长拜年送财礼,那是交了硬账的,所以才不得拉壮丁,同乐的冯保长也就莫得办法。
考察川东北的哥老会组织,相信每个家庭直接或间接都会与哥老会联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