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帮会——袍哥人家的江湖背影
二、立堂开山 川东北哥老会坐拥一方
哥老会成立的标志是开山堂,即一个哥老会独立组织的成立仪式。据川东北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县志记载和文史爱好者王晓波考证,川东北哥老会(袍哥)的发展态势,与全省状况基本一致,其组织主要以民国年间巴中县为中心,向周边几个县漫延,以县城深入到乡村,开山立堂一时成为风尚。
巴中县:清代中叶,哥老会传入巴中。民国初,巴中县的袍哥会已成气候。民国九年(1920),县城李子厚、雒海峰立堂开山,首开仁字号“翊汉社”,招收兄弟伙。恩阳河出现仁字号“聚英公”。尔后,全县各场镇以当地团总、保正、豪绅为舵把子,相继拉起袍哥队伍。民国二十五年(1936),义字号兴盛,建“大安社”,县内各地联保主任纷纷以义字树起旗帜,把持本地码头。民国三十年(1941)后,礼字、智字号陆续出现,礼字号有“武英社”,智字号有“浚智社”。巴中县四堂并存,各立山头,各堂口为壮大势力,竞相拉人入伙。义字号系当权派,资财较丰,入伙的人最多,堂口有830人。仁字号系老牌,颇具权势,入伙的人较多,堂口有320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仁字“翊汉社”的何沛另立山头,在县城关帝庙创建义字“复兴社”,开山仪式,热闹非凡,全川有26个县的袍哥组织派人前来恭贺。礼、智两号系少壮派,入伙的人较少,礼字号敢闹敢闯,堂口有110人,智字号堂口仅有45人,当时有“仁字号的权,义字号的钱,礼、智两号的拳”;“仁字操面子,义字操银子,礼字操刀子,智、信两字满身是虱子”的说法。
自民国二十八年(1939)起,巴中县哥老会逐渐扩大普及,成为半清半浑袍哥组织。县内男性成年人90%皆加入袍哥队伍,以“嗨袍哥”为荣,在社会上“吃得开”,袍哥势力遍及城乡,无人敢惹,无人与敌。兴隆场乡(今恩阳区兴隆镇)仁、礼2堂有4700余人,石城乡(今恩阳区石城乡)仁、义、礼3堂有4300余人。
巴中县各地堂口多少不一,大场镇一般都有4堂,同堂有若干大爷,小场镇大都有3堂,无智字号。城内有“翊汉社”“大安社”“武英社”“浚智社”;恩阳河有“聚英公”义字号、“崇兴公”礼字号、“武英公”智字号、“复汉公”;三汇溪(今巴州区三汇镇)有仁字号“西伯堂”、义字号“中元堂”、礼字号“三福堂”、智字号“四喜堂”。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