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曾口镇名胜古迹

五、财神楼

财神楼位于曾口场正街东头出口处,建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建筑占地约半亩,成四方形。楼分3层:顶楼魁星阁,有“魁星点斗”神像及“文光射斗牛”匾额,中层为财神楼.塑有财神爷像。四面走廊一环连通,飞檐翘角,气势雄伟;下层是戏楼,正上方有“大观在上”字木匾。建国前,曾有人于此开设茶馆,名曰“大观茶楼”。往往有社会名流登楼品茗,高谈阔论。民国34年,号称“川北才子”的刘晏林曾仿《陋室铭》描写了大观茶楼概况,

其中有:字水波翻绿,书台黛雍青;客有胸藏甲,人皆目识丁……灌县谈天阁,怀州化雨亭。”易曰:“大观在上”等名以壮其胜。楼下排列两行拱抱大柱,承受总体重量。行间宽阔,穿行方便。1958年,拆除楼阁,木料用于建修剧院(电影院)。

六、文昌宫

文昌宫,位于曾口场正街西头,与下街财神楼遥遥相对,即电影院右侧的区粮站办公楼房基地,是一座古庙。始建何时,无资料可查。座西向东,正殿塑有文昌菩萨神像,两边有张爷(张飞)、药王等陪神塑像。宫里、中外分别有“甫世异教”与“文化成人”两道匾额。民国时,这里是乡公所驻地。宫门外边修有拱形长廊,两旁有长条木坐凳,中梁有“登云亭” 3字大匾。当时系盐业贸易集一市中心,喧嚣之声震耳欲聋。正对长廊东面,建有戏楼一座,内幕 照壁上刻有“云横碧落4个镀金大字的匾额。楼下则是赌场。

建国初,在文昌宫设立乡解会。1953年,曾口区在此建粮站。1967年粮站又增修生活住宅楼房,原宫全部拆除,长廊、戏楼部分建起电影院。从此,文昌宫荡然无存。

七、禹王宫

禹王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宫殿坐南朝北,构形奇特:中间“一柱香”,两边“一对蜡”。宫前面是两层楼的6角亭,上层挂有“继帝开来”字大匾。亭下一天井小院,登阶进殿,殿分内外,内殿塑有一丈多高的禹王神像。相传修建禹王宫,意在纪念大禹治水,祈保曾口人民免遭水灾。

民国初,在这里创办国立小学校,自二殿前面起至6角亭均划为校址予以改建,正殿仍保留原貌,以供祈祷,举办庙会。

1953年,曾口粮站将宫内正殿神像毁掉建起粮仓。1971年,亭楼全拆除。修建小学教室。至今,正殿建镇卫生院,正殿以前全属曾口镇中心小学校园。

八、牌坊

牌坊,位于老场街出口处,正对下面禹王宫。高4丈,宽五丈有余,全系石料架砌而成。据坊刻文字记载:时当兵荒马乱,有妇李氏,其夫张元清服役死于疆场。李氏一家逃奔渝城(重庆)避难,其翁天浩病死渝城。战乱平息,李带子搬尸返回曾口。安埋翁尸后,守节抚孤,坚贞不渝,为时人称赞。后来,张家为表彰她之“节孝”,申请建坊族表。于道光二十二年九月,讨得“圣旨”赐建牌坊。

由当时巴州知州陆成本书“节孝"2字,碑文、诗词等刻于牌坊正中上方。两旁有精致图案和联语,并载匠师杨万年刻造。下有3门,中门宽阔,来往行人畅通无阻。牌坊总体造形大方脱俗,遐迩驰名。

1966年破“四旧”,被拆毁,现在遗址上修建了曾口中心卫生院住院部。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曾口镇名胜古迹
旧时巴中曾口镇名胜古迹主要包括卧牛山、君子泉、寿圣院、广佛洞、财神楼、文昌宫、禹王宫、牌坊等,大多数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今写之,希后人有印象之。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