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在通江
一九三三年初夏的一天上午——大概也就是川北苏区到处盛伟张国焘是“真命天子”下凡的那一时期——通江南门外突然响起了锣鼓唢呐声,鞭炮也放得来雷翻阵仗。城中百姓听见,纷纷涌出门去看稀奇。只见这帮由二三十人组成的队伍之前,拉着一块红布条,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拥护红军,敬献贡品”,后面,两名汉子抬着一只似猪非猪,浑身雪白的小东西,那东西被绳子捆着,身上裹着一张写有“贡品”两字的黄缎,在两根长竹杆上一势一落,闪闪悠悠,嘴里还不断地发出“呜呜噜噜”的声音。小东西后面,则是一身穿团花绸衫,须发皆白的古稀老翁,高踞在滑竿上,嘴里叼着个黄铜水烟枪,满脸洋溢着喜气。
队伍让众百姓簇拥着,径向中山公园大门口而来。
原来,这位老翁姓祝名丹五,祖籍通江洛垭口,是前朝时候蜀中一位有名的人物,系前清特科拔贡,民国后又任过两年四川省咨议员,后因配合杨度等人鼓吹帝制,被逐出政坛,遂看破红尘,回故里深居简出,每日对着前朝皇帝灵位三拜九叩,余暇时光,便研究经史吟诗作赋、曾自费将诗集刊行于世,自娱自乐,颐养天年。
祝丹五今天进城,是特地来向张国焘敬献贡品的。张国焘是“真命天子”这一流言传到洛垭口后,此翁比一般人更加笃信不疑。恰在此时,他的下人猎得一只竹溜,祝丹五深知此物稀罕,自己舍不得吃,便扯旗放炮地送到通江城中,敬献给“真命天子”张国焘享用。 张国焘正在木楼上主持召开一个高级干部会议,得知此事后,担心给红军造成不良影响,没有接见祝丹五,仅叫黄超去和他见了面,收下了贡品,代表张国焘对他嘉奖了几句。 祝丹五虽然未能亲睹“龙颜”,心中颇有一些遗憾,但仍然当着无数百姓的面,做出诚惶诚恐受宠若惊的样子,向着正对大门的木楼恭敬跪下,磕了三个响头,才坐上滑竿,返回洛垭口。
那似猪非猪的小东西被拴在伙房旁边的一根梧桐树下,绕着树子乱窜乱蹦。我们一帮卫士与参谋都不知这究竟是个啥东西。那一天正好省苏主席熊国炳也来总部开会,他过去是大巴山中的猎户,当然算得内行。散会后,他听见嘈嚷声过来一看,就笑呵呵说:“这东西叫竹溜,专吃楠竹笋子,它们一钻进楠竹林子,楠竹就会一片一片地发黄枯死。”
听了熊国炳的介绍,我们才知道,竹溜虽是害兽,味道却非常鲜美。大巴山自古便有“ 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之说法。在封建时代,它是巴山官员向朝庭进献的贡品。竹溜浑身雪白,形状如出生月余的小猪,一般重约十余斤,像眼前这个上了二十斤的,就更算是奇珍中的精品了。此物不但肉极细嫩鲜美,而且是大补之物,据说只要吃上两三片,浑身便会马上发热。
熊国炳还说,竹溜这东西很不好打,它的洞打得很深,俗话说“狡兔三窟”竹溜之刁不亚于狡兔,它们的洞口通常有五六个之多。猎竹溜必须仔细地将洞口全部找到,否则,一洞之漏便会前功尽弃。
如何烹竹溜,难坏了张国焘的厨师吴国荣。吴国荣原是郑州城中大餐馆“玉楼春”的大厨师,后被岳维峻聘为私人厨师,双桥镇战役,岳维峻被俘,吴国荣也落入了红军之手。吴国荣那一年巳经四十五六岁,虽然见多识广,生平却从未烹制过竹溜。为了把这道菜做好,他到通江城里的宝丰园等几家饭馆向厨师请教,后来决定分做两道菜,一是清蒸,二是红烧。
那天晚上,陈昌浩、徐向前也被张国焘留下来共享美味。我作为警卫排长,也有幸分得一杯羹。那肉,雪白晶莹,拈在筷子上闪咚闪咚的,嫩得像豆腐一般,的确是我一生中忘不掉的一道美味。
(原来标题:“真命天子”张国焘,来自:http://bbs.tianya.cn/post-free-62247-1.shtml。何福圣口述 罗学蓬整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