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八景诗|壁山八景
一、壁山春望⑴
层崖幽僻少人扪⑵,我为寻春醉一尊。浓淡烟封高下树,白红花放旧新村。酒开土瓮因醅熟,茶煮山泉带雪痕。归去已忘天欲暮,儿童欢笑正迎门。
腊去寻春春兴酣,一天佳气霭城南。雪消清静山腰寺,霜洗鲜新树里柑。拚醉浑忘危石磴⑶,撷芳须满插花担。晴江咫尺流澌下,浴净尘嚣礼佛函。
丹穴云宫未易扪,谁开半壁待琴尊⑷。才行渔唱樵歌地,又见梅肥雪瘦村。依旧风华天不老,分明图画墨无痕。 我来只问春消息,珍重阊阍⑸莫闭门。
寻春无复畏登高,引得同游笑二毛⑹。歌籁⑺催人披白雪,诺江⑻有客问兰桡⑼。摩娑鸠杖⑽扶芒屩⑾,点检春衣换絮袍。为探绿萼梅信好,诗篇漫兴任挥毫。
⑴【壁山】四川省通江县县城南面之山。以山之峭绝如壁而得名,层峦叠嶂,绵延数里。古为“通江八景”之一。
⑵【扪】按,摸。
⑶【磴】山路上的石台阶。
⑷【琴尊】琴与酒樽为文士悠闲生活用具。
⑸【阊阍chāng hūn】指宫门。
⑹【二毛】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
⑺【歌籁】即歌籁山,在通江县县城北。《清·道光通江县志》载:歌籁山,治北半里,与壁山遙对,传闻上有石鼓击之闻数里,如有歌声缥缈自空而下。
⑻【诺江】即诺水河。该河从壁山脚下流过。见本卷《诺水歌》注⑴。
⑼【兰桡náo】小舟的美称。
⑽【摩娑鸠杖】抚着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
⑾【芒屩juē】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二、嘉佑寒泉⑴四首
曾讶蓬瀛⑵属大观,城南一六也同看。池涵寺影因禅定,波晃山光带月寒。古径回廊幽曲曲,清流浩淼任盘盘。时偕钟磬清尘想,法涌南泉应不干。
流澌湛湛自清泠,最胜逢源咒破屏。惯逐茶烟翻蟹眼⑶,曾浮云气吐霓旌⑷。闲凭竹槛琴三弄,汲伴蒲团月一瓶。长共履声随佛住,如斯书夜复谁醒。
水经评次说中泠,我有泉生古石屏。尽可沁脾飞兔颖⑸,岂同濯足⑹起鱼腥。疑冰结夏龙眠钵,闻法浮花香满瓶。山寺煮茶吞四碗,不寻僧话已成醒。
法在曹溪⑺水月湛,山光城影久渊涵。几声钟磬香林派⑻,半榻琴书相国龛⑼。清畏人知新汋⑽爽,波同禅定久澄甘。源头活泼无过此,贮得一瓢仔细参。
⑴【嘉佑寒泉】嘉佑寺(今毁)。在四川省通江县城对面南寺沟,寺内有寒泉流出。
⑵【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⑶【蟹眼】比喻水初沸时泛起的小气泡。
⑷【霓旌】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
⑸【兔颖】兔毛制的笔。亦泛指毛笔。
⑹【濯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⑺【曹溪】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广东曲江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以此喻“嘉佑寒泉”。
⑻【派】水的支流。
⑼【相国龛】指嘉佑寺旁边的“四贤祠”(今毁)。唐僖宗中和三年(883)七月,宰相郑畋因病到时任壁州(今通江)刺史的儿子郑凝绩处养病,第二年十月离去。后人将他和向佺(通江人,宋 巴州知事,抗蒙名将)、向翀(通江人,明监察御史)、向阁(通江人,明 通判)列“四贤”建祠以祀。
⑽【汋zhuó】古通“酌”:挹取。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