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中县城风貌格局揭秘|巴中城历史变迁

有了坚实的城垣、宽深的城壕,一方防务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军事储备。至清末巴州营裁撤时,游击马荣魁将额设军储移交州署,计铜炮两尊(嘉庆初年,经略大臣额勒登保平息白莲教乱时制造)、抬枪二十杆、劈山炮五尊、鸟枪九十三杆、枪五杆、火药四千五百斤六两、重炮子三百六十颗、一两二钱重铅子四百八十一颗、五钱重铅子一十九万四千颗、单响毛瑟枪五杆,刀、戟、叉、斧、锨、镰、镢、锄、锣、鼓、号、锡漆弓箭、战虎衣、藤牌、绷帐、旗帜等无算。五座城门上均设威远炮:大东门三尊、小东门三尊、南门二尊、西门一尊、北门三尊,共十二尊。城门内外,石水缸八口。城内,栅子(密植竹木桩,防御路障之用)三十七道;城外,栅子十一道。

民国初年,巴中县城城区面积与梁、魏巴州“琵琶城”略等。前清历次所修城墙,除民国七年(1918)9月5日因暴雨崩垮20余丈外,其余大都依旧。大段城壕再次被垃圾、泥土填塞。苏维埃时期,城垣依旧。1952年,拆去桂花井至大东门一带城墙,填平城壕,新建穿斗结构民房47套,建筑面积1810平方米。

巴中县城垣图(民国三十年)
巴中县城垣图(民国三十年)

1957年,达(县)巴(中)公路经过城内,拆掉小东门城墙;又拆掉南门城墙,在原城墙一带建成660米长的新市街。之后,随着街道的拓展、房屋的增建,城市框架的拉大,原有城墙、城门、城壕陆续拆填,巴州城垣彻底消失,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清末巴州城
清末巴州城

(作者:浩子。来自:巴中日报)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古巴中县城风貌格局揭秘|巴中城历史变迁
巴州建城垣有文献可考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汉和帝永元三年(91),迄今已192梁广县年历史。 汉和帝永元三年,益州巴郡分宕渠县(治今渠县土溪镇城坝)北境(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