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通江白乳溪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二)B区造像
石包南面有一阴线浅刻造像,为一经幢。宽100厘米、高300厘米。
幢身呈竖长方形,幢顶檐角弯曲,左右檐下各悬一铃档,顶上有三个圆钱状物,上有一尖顶,两端饰卷云,卷云下个各悬一铃档。幢座呈三层叠砌台阶状,上有一椭圆形物,两边各伸出草叶状物,台阶两侧上方有卷云。碑左下有题记一则,楷书,左行:广政廿四年正月十/五日设祭口斋/永为供养
三、采集品
5号采集品为一方形完完顶左中部。残宽120厘米、残高108厘米、残深60厘米。
龛内中央残存一三层圆形头光上部,内层边缘饰联珠,中层饰莲瓣,外层饰卷草。龛外左侧阴刻一长方形题记框,四周边缘饰卷草。残宽72厘米、高48厘米。内有题记1l列,满列21字,楷书。全文为:大宋元枯五年岁次庚午九月二十三日乙酉重建斯/佛度具舍财税户弟子姓名留刻之于后/税户地主谢新谢龙谢稽谢口谢容谢盈口人/程式何宣毕用罗晃口口杜口杜周李东程口/程充程意程为姚通白口罗秀李口罗月杨志/香显杨遂唐仙口税户侯口侯口二名口口蓬州伏虞县人年(?)充广……/赵氏范氏罗天枯女口娘子九口子……/……寺前……
四、题材与年代
白乳溪摩崖造像主体保存较为完好,造像头部多经改塑,部分造像身体经补塑,造像及完窟多经装彩。A区造像均匀分布于石包四面,主体造像规模大小相似,风格相近,彼此间无打破关系,应系同时期、有计划开凿而成。
1号龛为西方净土变,完内雕一佛二菩萨与众多听法菩萨像,完左右有天宫楼阁。西方净土题材四川各地均有分布,约7世纪出现,流行时间较长,如1号龛这种形式的西方净土造像出现于天宝时期,目前多见于川北,数量不多;该龛造像与巴中西龛53号龛及广元苍溪阳岳寺2号龛相似,年代应亦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
4, 6号完龛为弥勒龛。弥勒是巴中地区常见的佛教造像题材。4号龛龛形不存,造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6号龛为外方内双重檐佛帐龛,造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两龛造像形象丰满健壮。4号龛二天王造像为立像,身材粗壮,腹部外凸。综合完形、造像组合及风格判断,4, 6号龛时代应为开元后期至天宝时期。
7, 9及13号龛,造像组合均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7及9至11号龛均为外方内佛帐形龛,9号龛内龛为单层檐佛帐,余均为双层檐,所有龛内龛龛底前部均雕有二狮,10号外龛左右壁造供养人。此类造像组合与完形搭配以开元天宝时期尤为流行。此几龛造像风格同巴中西龛32号龛、北完33号龛及三江龙门山3号龛非常相似,应为盛唐时期造像。
3号龛开一竖长方形完,龛内仅造一尊高大立佛,四川地区此类形式造像出现于北宋时期。
5号采集品根据其形制及大小判断,极有可能原为3号龛左上部,后脱落,其外侧有一则元佑时期重建佛像的题记。
此外,白乳溪摩崖造像完嵋装饰风格多样,十分精美,某些做法与巴中造像十分相似。6,7号龛龛媚左右各雕一身飞天,龛媚镂雕缠枝花叶、垂华绳等装饰,与巴中北完14号龛相似。9号龛龛嵋垂饰帷帐,帷帐均镂雕六棱形或四边形几何纹,其上垂饰华绳、铃挡等装饰,同巴中南龛116完中层龛龛媚、西完53号龛及水宁寺2号龛龛媚装饰相仿。13号龛内龛龛口呈波浪纹,十分特殊,但龛嵋雕饰二飞天的做法见于巴中南龛149号龛、水宁寺1号龛及19号龛。
另据资料记载,白乳溪摩崖造像有“开元廿”“唯大唐天宝元年口月”文字题记。此次调查未见。
白乳溪摩崖造像主体年代为盛唐时期,造像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保存较为完好,对研究唐代通江地区佛教信仰及文化具有重要意义,1号西方净土完楼阁造像及4号菩提瑞像完的伎乐造像为研究唐代物质资料提供了重要信息。
调查单位: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江县文物局
调查:邓宏亚、赵川、干倩倩、余靖、邓天平
绘图:赵川
摄影:邓宏亚
执笔:白彬、余靖、龚道勇、赵川、干倩倩、邓宏亚、雷玉华
(由于引用文献太多,本文删除了参考文献及脚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