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汉城史实述略

于是,“宋淳祐已酉(1249)季冬,大使余学龙亲临得汉城山,视其形势,而授都统制张实,躬率将士,因险垒形,储粮建邑,为恢复旧疆之规”(明?曹学佺著《蜀中名胜记》)。都统制张实奉命筑城,亲率通江军民,分工细致明确,责任到人,据得汉城摩崖石刻记载:“分任责者:总管王昌、金之福,钤路张虎臣,司整杜淮、王安、杜时顺、徐斯、李成、刘文德、刘清、梁福、陈宝、贺山进、李崇,制领郭俊、杜成、周仙周”。

得汉城的修筑,在抗元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遏制蒙古军队(尤其是骑兵)的攻扰,坚持长期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一,通江得汉城是余玠所构筑的山城防御体系中的前线城池。余玠自宋淳祐二年(1242)出任四川制置使,八年之间先沿长江,后逆长江各支流北上,建筑了20个成体系的山城。这些山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宋史?余玠传》),“前方线则以合川钓鱼城为中心,由会注于钓鱼城下的嘉陵江以及嘉陵江支流沿线的多功城、青居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小宁城、平梁城、大良城、铁峰城、沿沱江流域的云顶城所组成”(袁庭栋著《宋末四川的抗蒙战争》)。

其二,余玠所构筑的山城防御体系,是以“四川八柱”为核心的。据《元史》记载,安西王相府给元朝廷的奏疏中说:“川蜀悉平,城邑山寨洞穴凡八十三,其渠州、礼义城等处凡三十三所,宜以兵镇守,余悉撤毁” (《元史?本纪第十?世祖》),这当然是言其大者要者,但仍可见其为数之多。在宋元钓鱼城之战中,合州城、渠县的礼仪城、通江的得汉城、巴州的平梁城等十数城互为犄角,牵制了蒙哥汗对钓鱼城的进攻。特别是通江的得汉城,在蒙哥汗大举征蜀,以重兵进攻得汉城的情况下,得汉城军民艰苦卓绝地坚守了二十四年,终因外无援兵,寡不敌众,于宋咸淳九年(1273)被元蒙军队所破,是时已是元世祖至元十年了。

这些都说明了,作为“四川八柱”之一的得汉城,在抗元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为抗击元蒙入侵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THE END
打赏
海报
得汉城史实述略
得汉城位于通江县城东北的得汉山上,距离县城约百余里。 得汉城摩崖石刻 得汉山四周皆悬崖陡壁,高30余米,东临大通江河,南北皆深溪,“脉自火天山岗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