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期的巴中经济

1956年“一化三改造”以后,进人建设时期。尤其是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后,巴中的经济建设出现了高潮。到1958年,4个县先后办起了缫丝厂、食品罐头(加工)厂、煤厂、小火电厂、小水电站等;农村群众性的兴修水利、公路蓬勃开展:先是1957年12月1日达(县)——巴(中)公路竣工通车。接着在1958年12月,蓄水量6440多万方的化成水库开始修建,到1960年4月完成。1959年至1965年,相继修通省、县道公路21条,683公里。

可是,就在这段积极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发展十分曲折。1957年至1958年的反“右派”斗争,巴中四县划出了900多名“右派分子”,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左”的影响从此逐步加剧,人们谨小慎微,工作热情和建设高潮受到伤害和影响。

从1958年下半年起,又开始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伴随着“大跃进”又兴起了人民公社运动。是年7月平昌县张公乡第一个建立人民公社;9月,巴中各县的农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转入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同时公社办起公共食堂,家家户户到公共食堂吃大锅饭,不准一家一户单独起灶。从上到下都认为共产主义很快就可以实现,说是“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一个村落几十户上百户在公共食堂吃一锅饭,还喊出“敞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的日号。接踵而来又刮起了高速度、高指标、高征购和GONGCHAN风、瞎指挥风、命令风、浮夸风、平调风,所谓的“三高五风”。农村种植瞎指挥,搞高度密植,栽一亩水稻要栽十多万窝,种一亩麦子要下种四五十斤。说什么“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高的产”。又从高度密植的理论数字推算“高指标”的产量,从高产量的数字上分“高征购”(卖给国家的粮食)。虚妄地认为这就是发展的“高速度”。不搞“高速度”,就得反右倾。一度时间,浮夸冒报产量,抬高各项指标的现象十分严重。农业实际减产,反而搞成大丰收,粮食吃不完。加上人民公社搞“一平二调”,山区几十平方公里的地域建立一个公社,农民自留地也没有。队里统一敲梆出工、收工、吃饭、开会,所产粮食几十里外的队都要统一运到公社集中分配,缺粮的队要有粮的队无偿调去,生产资料也可无偿调用,认为这就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

尤其是1958年秋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把农村的男劳动力绝大部分调到通江、南江的山上去炼钢铁,建了不少土高炉,炼出的是含铁量很低的烧结铁。男劳动力上山炼铁,女劳动力在公社种田,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农村一些地方生产搞不好,少数干部强迫命令非常突出。巴中县三合公社党委书记半夜想起儿句口号,叫做“大炮轰保守,机枪扫落后,踢开绊脚石,迈步向前走”,于是半夜起来强迫农民出工生产搞夜战,不听指挥就在地上“拖皮”,有个带病农民被拖,把背上的肌肉拖烂,造成死亡,后来这个公社党委书记被判了徒刑。因办公共食堂烧柴,大炼钢铁烧炉,砍了大量树木;农村缺肥便铲光山坡上的草皮积肥,在地里薰土增肥。使不少山上无草无树。从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天灾加人为因素,三年是最困难的时期。生活十分紧张,缺粮缺油,农村每人每天仅供应粗粮3两,农民缺营养,生水肿病,妇女自然绝育,妇科病流行。许多村落都用民房办起一两个“水肿病院”,死人的现象不断发生,各县皆因饥饿、水肿病导致人力病衰,人丁减少,不少地方出现“丢荒”(即田地无人耕种)的情况。

值得巴中人自豪的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巴中人民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为支援粮食告急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自己吃树皮、草根、神仙面(一种白泥巴),三年调出粮食1.8亿多公斤,约占4个县粮食总产量的20%,无私地支援了大城市和国家重点建设。

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的1962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解散公共食堂,给农民划自留地,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划小核算单位,工业实行“关、停、并、转”,积极整顿,加强管理,巴中的经济又开始得到平稳发展。(来自《巴中史话》一书)

THE END
打赏
海报
大跃进时期的巴中经济
1956年“一化三改造”以后,进人建设时期。尤其是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后,巴中的经济建设出现了高潮。到1958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