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曲滨乡人物名录
通江县曲滨乡人物名录主要有:张远春、杨继富、石刚、黄明孝、董尊荣等人。
一、张远春
生于甲寅(1914)年正月,祖籍云阳人,民国时期,因逃荒,随父搬迁,先后在笔山、双凤、 回山院、梁上(巴子田)等多处居住,土地改革时,分得地主李庭政的房子,落居上千担岭。
1949年前,因无产无土,四处迁居,经常以当抬脚子(轿夫)为生。1950年当农民代表,51年任大佛寺农协会主席。土改结束时,调曲滨为首任乡长,组建曲滨乡政府。1954年任曲滨乡首届党委书记。1955年曲滨、复兴两乡合并,任复兴乡党委书记。1957年调任铁佛区区长。1958年复任曲滨乡党委书记。1959年在重庆参加反右整风会议,人人发言过关,发言中他编了几句顺口溜“人民公社难,公共食堂酸,穷队不积极,富队又瞒产,群众生活孬,讨论不发言”被划为右派,因阶级成分好,才保留工作,被下放到麻石乡当一般干部。又因话语当时食堂生活“一吹一个泡,一喝一条槽,三天屙次屎,一夜一桶尿”而被下放回家生产。1962年搞甄别时,他又因直言“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而未被启用。1971年,全村党员一致推选他为大佛寺村党支部书记,1974——1979年任生产队长,1989年病逝,享年75岁。
他一生说实话,讲实际,反对虚假,在浮夸冒进的时期,累受挫折。他为人忠正,事业心强,平生正直,不贪不占,且头脑聪颖,口才极好,出口成章,言谈灰谐,乡民口碑好。
二、杨继富
杨继富1930年生,少时读过三年私塾,继于铁佛小学学习两年。1949年后,曾在伍家塬、大佛寺、印合寨等处教过小学。1954年被派往大竹师范校学习,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县最边远的中和乡任教,离家甚远,往返一次步行三天多,且自带干粮(烧馍)充饥,有时还沿街夜宿。1958年调檬坝乡小学任教,次年入党,并任该乡小学校长,时校内正搞建修,他既当校长又任课,还经常参加建校劳动。由于生活十分困难,每天以三两黄豆为主粮,艰苦的生活,艰辛的劳动,他病倒了——浮肿。为了抢救这位忠诚的党员,县专程送他去重庆北温泉疗养,这在当时是多大的殊荣!去时文教局给他500元钱,回时还剩40元,全交还了文教局。1962年调任河口小学校长。一次去铁溪区开会,路逢一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在坡间挖香附子,问明是卖钱称盐,即从身上掏伍元钱(那时伍元是不小的数目),叫他去称盐,说:“你这么大年纪,别再挖了,谨防摔倒”。离开河口时,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乡村干部依依惜别,其情催人泪下。1964年调曲滨小学任校长。负责初中班全面工作,并兼任小学教学和初中的政治课,任劳任怨,直至1991年退休。在曲滨任校长时,经常自己掏钱,给一些贫困学生买笔、墨、本子,还不时给穷困学生一些衣物:背心、下装、毛线衣等。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常到学生厨房监察,不准教职员工卡扣学生生活,并发动开荒,种植蔬菜,改善生活,在生活紧张的年代,这是大事。工作坚持原则,对教师责任心差,违反校纪,便严肃批评。对“文革”时,无中生有给他写大字报,罚他站高板凳,坐土飞机的“造反派”。他不计前嫌,主动去团结感化他们,因此备受教师的尊重。
他平生无亲生子女,其妻一直多病不育。他的侄子、亲戚颇多,其中不乏高、初中生,他不搞顶替,总是把每个机会让给别人。
1996年病逝,享年66岁,给他送葬者络绎不绝,乡民称他“正直无私,胸怀坦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典型的毛主席的好干部;标准的雷锋式的人物”。
三、石刚
石刚生于1957年9月30日,1973年于曲滨初中毕业,1976年入伍,在成都军区13军38师,历任连队文书,团部文书,师部新闻报导员等职。
1979年2月16日至3月16日,奉命参加越南自卫反击战。在攻打9号高地时,子弹打伤肩膀,不能冲锋,被留在我军已控高地,一人看守我部5名伤员,6名烈士,并押守伤俘3人,其间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不敢有分毫懈怠,昼夜在高地战壕守险,防止敌人偷袭。一夜一名轻伤俘几欲逃脱,被他制服。待部队返回时,他却因数天高度紧张和疲劳,并带有枪伤,倒下了,并留终身残迹。他荣立三等功,并在火线入了党。
在部队除勤学军事外,还长期坚持自学文化,1980年在黑龙江青年自修函授大学中文系毕业。1981年冬退伍。
回乡后曾任小学教师,铁佛工商所招聘干部,参加《曲滨乡志》编写工作。1988年招聘为国家公务员,先后任文峰乡文书,跑马乡党委副书记,文峰乡党委副书记,曲滨乡政法书记。1997年被选为曲滨乡乡长,奠定了九龙庙、八庙岭等三所希望小学建设引资基础;伍家院村的文明新村建设;曲滨的光纤线路开通;八庙岭村的一、三、四、五社,谷山包村的一、三社,印合寨村的部分社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在他任乡长的1998年,经济工作列铁佛全区第一位。在曲滨任政法书记管理治安时,破获曲滨“门徒会”非法邪教组织,改造教育了百余名教徒。1998年调任文峰乡党委书记。2000年调铁佛区,负责扶贫工作,2001年撤区,仍调回曲滨乡工作,其间因长期患病,多次治疗无效,2002年11月病逝,时年45岁。
四、黄明孝
1940年2月6日生,谷山包村二社人。幼读私塾,1962年毕业于达县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分配于铁佛小学任教,继升该校校长。1971年调县文教局主管文化事业。1974年调通江中学,先后任副校长、校长、校党支部书记等职。1982年调任通江县进修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高级讲师。
担任学校领导并讲授语文、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书法等课程。大力提供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教师队伍,为提高我县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作出了贡献,全县很多学校都有他培养的学生。他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曾担任达县地区的教育学会理事,教育学科联合教研组组长,达县地区书法协会理事、副理事长,通江书法协会副理事长;主编了《教育理论选讲》,担任《教育学新编》、《华夏爱国故事精选》等书的副主编;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并多次获奖,其多幅辞条被收入《当代书法大辞典》、《情系国魂当代书法家精品选》。他为人正直,清正廉洁,开拓务实,德高望重,严于律己,诲人不倦,爱党爱国。2000年退休。2004年5月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骨灰按其遗愿安放在北京朝白陵园。黄明孝逝世后,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部分领导,中国信息产业部,原国家邮电部赴通中央讲师团在京全体成员,在京部分老乡及他的学生等多人,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告别仪式。
6月1日,通江县委、通江试验中学在通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五、董尊荣
董尊荣,住印合寨村董家梁,清末曲滨一带谓之“神医”。擅长伤寒、痢疾,对儿科、妇科医术也颇有研究,家中设有药房,药物齐备。远行出诊,问明病情,随带相关药帘,到病家,可就地取药,并亲自指点煎服,常是药到病除,被誉为“神医”。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常出诊于凤凰、土门、复兴、麻石、界牌、澌滩、刘坪、三溪等地,闻名遐迩。
一次,杨家沟保东杨某,患严重湿热疹,奇痒难禁,昼夜不宁,求数医治疗无效,他用数味草药,速见神效(其方已失传),轻松治愈。杨在附近文峰场贴大红帖,宴庆席上赠董绸缎医袍一件,红绫两丈,给银元20块,作为酬谢。名声远播,医门若市。平生不欺穷,不惧恶。给贫者治病少收钱或不收钱,对特困者治病,不吃不喝,且分文不收。到病家,要求随茶淡饭即可。一次从三溪治病返家,路经黄嘴头山下大院时,因天燥热,口喝难禁,进院求水喝,不知院内住着族霸郭老爷,见来者负大夫行装,大发脾气:“大夫上门不吉兆,快走快走!冷水都没得。”董忍气离开,在屋后石板上随手写上:“大夫是个冷冰货,到时你就需得我,今天做得眼浅事,祸来看你又如何”。事隔几年,郭某果患重病,遍请众医不能治,最后以“滑杆”到董宅相请。董问明病情,不坐滑杆,步行至郭家大院,思忖既治病又惩恶的方子。处方:“恶病缠身实难熬,大夫上门不吉兆,快走冷水都没得,哪知今天又遇到。”并要求找人担保,保证今后弃恶从善,方与医治,经过一翻训斥后,董大夫方治癒他的病。郭后来亦改恶从善,当地人对董“神医”更是敬重有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