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伍能光的传奇人生
炭窑点火,是一道精细的活路,得一天一夜才能引着。外面是干柴,塞在牛犄角洞里面,点着以后慢慢慢慢地用这个火烤里面的木头,从湿烤到干,灰烟冒三天,转青烟,渐渐地觉得发出火苗。三四天以后,炭窑当初冒出来的烟带有水蒸汽,是白的,几个昼夜,烟就变黄,再变青,待到一缕缕蓝烟出现,到最后这个烟是几乎看不见了,往上冒着全是青纯的气,这个时候就该封窑了,就用土把烟眼和风洞完全封闭,七天后开窑透气,再冷却三天,大功告成。
对烧窑火候的把握,需要有专门的师傅看火。烧过了头,留下的都是灰,没有炭了;烧不透,封火过早,炭里面还有木头夹在一起,这叫生炭,取暖时会冒烟呛人,甚至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所以掌握火候是个专门技术,由师傅口传心授,自己去体会摸索和实践。
为了保证木炭的质量,伍能光在装窑前砍伐树木时,对树种是有选择的。烧炭的木材,主要选择枫树和杜梨树。树龄都在八十到一百年,有两人合抱那么粗。杜梨树木质坚硬,烧出来的炭质量是最好的。有一棵两个人搂不过来的大杜梨树,砍倒以后,树干高有两三米长。装窑时放在炭窑中间,烧完以后,树干已经变成一块两米高的大木炭了,里边的花纹就像菊花瓣一样。
接下来的活计是扒窑出炭。这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炭窑前,一阵难闻的烟气从炭窑里喷散出来,使人立刻感到窒息得咳嗽起来,人们赶快把嘴巴闭紧,用毛巾把口鼻包住,挥汗如雨又秩序井然地将炭出完。出窑的炭需要马上打包,防止阳光下长期裸放而被氧化。最后的工作是将打包过的木炭从山里运输到延安。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伍能光知人善用。在延安的时候,党校二部的工作人员崔哲还未改名,当时他叫崔福善,倔强耿直,与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在劳动组合时,许多部门都感到难以安排他的工作。伍能光知道后,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你们不要崔福善,我要!”他对崔福善说:“我相信你是个好同志,你不要背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工作,用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崔福善非常感动,遂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繁重的烧炭工作中。他吃在窑上,睡在窑上,每天除了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日夜辛劳在伐木烧炭工作中,以致衣服都因荆棘挂破、肩扛背驮磨破而成条条缕缕。到了炭烧好用大车运输到二部时,一辆大车满装1200斤炭,一天一个来回,而崔福善想办法一车装上1500斤炭,两天三个来回。1944年底,党校召开群英代表大会,表彰先进人物,崔福善因工作成绩特别突出,被评上了特等劳动英雄。那次全校共评出特等劳动英雄48名,甲等139名,乙等210名。
延安的9年,在伍能光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