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颜三墓(忠县严颜墓、蓬安严颜墓、巴中严颜墓)考论

四、严颜三墓的成因

严颜三墓迄今已有千年历史了,其来龙去脉已经被梳理出来,却无法回答严颜三墓孰真孰伪,原因是三国而隋唐并无严颜墓葬的文献记载,唐宋至今天又无考古发掘可证明,但可以探讨“一人三墓”的历史文化成因。

1.历史地名的混淆

严颜三墓的出现首先源于历史地名演变所造成混乱。按照道光《巴中县志序》的说法,编修《巴中县志》有“五难”:第一难是巴州与巴郡,容易混淆;第二难是巴州有多处,易于讹谬;第三难是州县“旋设旋改”,分合不常:第四难是巴县有两处,同名异地;第五难“文献无征”,鲜有依据。其中有“三难”是由历史地名的演变造成的,而且严颜三墓与这“三难”有着直接的关联。

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州、郡在由汉而唐的漫长时期多次交递。巴郡、巴州实难分辨。今重庆和巴中都曾称过巴州。秦灭巴国,以其地设巴郡,理江州。两汉巴郡领江州、临江、枳、阆冢、垫江、安汉、宕渠、鱼复、充国、涪陵等十余县,几乎幅盖了整个川东、川北地区,今之巴中时属宕渠,今忠县时称临江,皆在辖区之内。汉末,刘璋割据巴蜀,分垫江已上仍为巴郡,理安汉:垫江已下为永宁郡,理江州。张飞入蜀,溯江而上,义释严颜,其地应在沿江这二郡之域。后刘备又以固陵为巴东郡,以阆中为巴西郡。诸葛亮曾弹奏李严“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此“巴州”之名始见于历史。虽然诸葛亮没有具体点明是哪“五郡”,但肯定不指唐宋以后的巴州(今之巴中),而应该泛指整个巴区,就其治所而言,当指今重庆。因为李严在刘备去逝后留镇永安,建兴四年移镇江州.直到八年协同诸葛亮北伐(《三国志》卷40李严传》)。另据《三国志·后主传》建兴“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江州,筑大城。”裴注云:“今巴郡故城是。”即是说,巴郡故城就是李严此间修建的。

“巴州”为重庆之称始见于西魏。大统元年(535 )称巴州,直至周愍帝(557)改巴州为楚州。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却在历史地名问题上造成了不小混乱。除重庆外,南北两朝所置巴州的地域不同,如齐高帝所置巴州在奉节县,北齐所置巴州在黄州,梁、陈所置巴州在巴陵。不过,这些“巴州”与严颜墓没有任何关联。唐朝以后,巴州便成为今之巴中稳固的称谓,如颜师古注《汉书》,两处释“巴”为“巴州”:其《礼乐志》注“巴俞”云.”巴即今之巴州,俞即今之渝州,各其本地。”

《车师后国传》又注“巴俞”云,”巴人,巴州人也。”这里的巴州即今之巴中。而唐宋及以后的重庆作为州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已不再与“巴”字相干,或作渝州,或作恭州,或称重庆府。久之,人们便视巴州为巴郡之自然承传,张飞、严颜事发生在巴郡,自然也就与发生在巴州无异了。且不论对历史地名演变的无知者容易混淆,就是象王象之那样的地理学名家也难于分辨,正如《道光巴州志序》所说,“然地志诸书,巴州、巴郡往往混淆”,“异地同名,官师人物事迹无由识别。“在王象之《舆地纪胜》里,“三巴”既为重庆“景物”,又为巴州“景物”,且皆引《三巴记》“阆白二水东西分流,曲折如巴字’之语为释;晋之巴郡太守王濬既人重庆之“官吏”,又人巴州“官吏’,且皆引苏东坡《与朱鄂州书》为据。

如果没有历史地名演变所造成的混乱,那么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严颜“一人三墓”的现象都不会出现。可见,对历史地名演变的无知和故意利用历史地名的演变,是造成严颜三墓的重要原因。

THE END
打赏
海报
严颜三墓(忠县严颜墓、蓬安严颜墓、巴中严颜墓)考论
“义释严颜”是一个千古传颂的动人故事。据《三国志·张飞传》载: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茜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