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古道,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以翻越米仓山而得名。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

中国历朝历代,大道通行。夏有兵道,开九州,通九道;商有王道.道通四方,传递工命文书,宾服天下诸侯;周有周行,其平如砥,其直如矢;秦有驰道与直道,修驰道,今同轨,河垒石两,山辟栈道;汉承秦制,通团作之道,正肝陌之界;隋开运河,连通江河湖海;唐创丝路,江淮漕运,与蜀道、长江水道并行。米仓古道,始于巴人践草为路,开拓于秦朝末年,兴于汉代,距今约3500年。由殷代诸侯国“方”(又称“巴方”)的巴人在夏末商初时开通,从古巴国的今巴中出发,越米仓山北达陕西古梁州(后延伸到汉中)的“米仓古道”,是金牛道末开通之前唯一的一条川陕通道,名曰“巴岭路”,是我国最早的国道。米仓占道南段,翻越巴邓家垭进入巴江谷地,经玉泉、牟阳城、上两、南江县城.穿皇柏林进入巴州。

米仓古道
米仓古道

自宋以后京城大都在北方,以长安、洛阳、开封为中心,各条大道通向四面八方。中国地形从东到西成三阶式,中部秦巴山区,汉中秦岭有陈仓、褒斜、傥骆、子午道;巴山有金牛、米仓、洋壁一荔枝道(长安古道)入重庆、成都,古称“三谷七道”,上通关中,西连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丝绸路,两南通成都、乐山、雅安达僰道和茶马古道,与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齐名。蜀身毒道是从四川出发,经云南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今犹在,秦巴古道变通途。

0 thoughts on “米仓古道文化历史地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