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从两首诗的内容看,与县内流传的基本一致,应该是建文帝所作。这时,年华老去,外出逃亡40年的建文帝除了一怀愁绪,更多体验到的是不外乎人世的苍凉、岁月的无情。所谓“野老吞声”,也许正是他栖守山崖,回首人生的痛苦写照吧!
汉中市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郭鹏人也写文说:五佛崖上有建文崖,史左写的一篇建文崖颂可以说明建文帝不仅来过汉中,还长居于此。建文崖颂中指出,建文帝出逃“路越五千”于五佛崖“桌锡有年,得上上乘”,最后“隐于此老焉”。
位于白玉乡政府脚下的一座大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具白玉乡乡长王弘介绍,这个墓当地人叫“建文坟”,但里面究竟埋着谁,还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与《西乡胜迹录》载:“明建文帝入蜀,禅师御史程济柤随,园寂于此”似乎吻合)大墓背山面水。据当地人讲,原先墓前各有两尊石狮、石人,周围还有白玉栏杆围绕一圈。如今栏杆、石像、石狮等物都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长满荒草的坟包和断裂的护墓兽石刻。汉中考古队队长左汤泉说,墓里当时还有块正方形的小石碑,被文管所带回来,碑上涂有复杂的颜料,一直无法认清上面写着什么。冯忠骅也知道这块碑。他说,虽然石碑看不清楚,但隐约能看清“大明”两字。但到底法印和尚是谁,他也弄不清。 在佛头山上,还有一首清代向某的题壁诗,似乎与建文坟有着某种特别的联系。诗说:
龙角葬当致天子,此处唯许法皇居。
燕飞竟来琢王孙,后嗣休随和尚误。
龙角意指皇坟,燕指燕王朱棣,那么后嗣句无疑是在提醒后人,建文帝是以和尚终老的,不要误以为墓里埋着的只是个和尚。那么,法皇是不是就是法印和尚与建文皇帝合称的暗指呢?
THE END
0
打赏
海报
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