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贵州安顺距离陕西南郑至少有一千多公里,而且中间还隔了几个省市,为什么两处“天书”居然会如此巧合?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江南造船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破解的贵州红崖天书给他带来了启示。林国恩认为,天书中“丙戌”即建文四年,是朱允炇出逃的一年。在贵州山谷躲避数月后,想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于势孤力单,于是综合金文变体加篆、隶、草等字体创造出一种“符号”,然后让随从以诏书形式刻于崖上。林国恩把天书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炆(御制)。”

这一见解,让冯老心动不已,莫非“挂榜崖天书”也是建文帝号令部下起事的一道诏书?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个皇帝,为人忠厚、纯孝。史载,祖父朱元璋病重时,他曾数十日侍立在侧,以致形削骨立。在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反叛后,建文帝军队本有多次斩杀朱棣的机会,但都因他不忍伤害叔父而放过。 朱棣很快抓住建文帝的“软肋”,突袭攻入金陵。城破后,建文帝想自杀,忽有太监称太祖朱元璋曾留下一红箧,嘱咐可在危急时启开。找到后,发现箧内藏着度牒、袈裟及白银等物。于是含泪剃度,从暗道逃出了京城。 冯老分析,建文帝君臣在出逃中,颠沛流离,有时不得不分散开来。在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无论为联系臣子起见还是号召群属考虑,建文帝在路上留下标记应在情理之中。 按常理,南郑通往通江的米仓道是最宽坦的川陕故道,而西乡罗家寨的茶马古道,也是商旅往来的川陕通途。联系到建文帝君臣防避追杀的实际情况,他们一定不会选择大路,而只能选择一条崎岖、隐秘但却安全的小道。

挂榜崖下,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小河名叫东玉河,从米苍山南麓发源,流经南郑的挂榜崖、红崖,然后与西面过来的白玉河交汇,最终注入汉江。谁能想到,这些看似平凡的地名会与建文帝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考证,东玉河的玉,以前是“御”。解放后为了方便书写,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同样,白玉河原叫北御河,白玉完全是取其谐音(陕西方言中“北”读音为白”)。《南郑县地名志》载:“传建文帝逃居此地,曾在东、西两条河岸设防,故有东御河、北御河之称”。 两条河在红崖交汇,一左一右环抱红崖,而红崖到挂榜崖相距不到10里,几乎浑然一体。莫非,建文帝就住在红崖上?红崖,文革时叫红岩,以前属西乡管辖。

THE END
打赏
海报
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