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明万历进士、后降清的钱谦益撰《列朝诗集小传.建文惠宗让皇帝》说:“帝逊位后入蜀,往来滇、黔间。”《帝王辞典.明惠帝》“传说滇黔巴蜀间有明惠帝为僧时往来旧迹。” 清吴秉权《纲鉴易知录》中对建文帝游汉中一事也有记载。清西乡知县史左所写的《建文崖颂》一文,抒发对建文帝逊国隐居西乡县的感慨,文中说到建文帝与其旧臣程济隐于西乡,二人俱圆寂于此。

而这些史志所载之《建文崖》正是原通江管属的上程家埧佛头山的挂榜崖(现南郑县白玉乡)。2007年4月,福建电视台专程来南郑白玉乡寻访建文帝遗踪,攀登建文崖、挂榜崖,拍成3集电视片《帝王梦断大巴山》,分别在在福建台和汉中台播放一个月,产生了一定影响。 如今在佛头山挂榜崖(又称建文崖)发现百米高崖上的18字“天书” 疑是建文帝墨宝。挂榜崖位于南郑县碑坝镇通往白玉乡的一条岔路上。从挂榜崖向南,翻过高高的牛背梁,就到了通江的空山坝,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川陕间的一条秘道。

2007年3月初的一天,南郑碑坝一位农民在上山采药时,无意间发现远处挂榜崖上有隐隐约约的字迹。经仔细辨认,才看清大概有十几个。下山后,他把“奇遇”告诉给附近村民,村民惊讶地说不可能:那么高的崖怎会有人上去写字?斧削一般的挂榜崖高约百米,数十年来,几乎没有人上去过。随着崖上有“字”的消息迅速传开,各种猜测也多了起来。终于,汉中一位77岁的老人说话了——30年前,他不仅看到了崖上的字,还临摹了下来。“是字,也可能是符箓或某种暗号!”白发苍苍的冯忠骅老人说。1978年,当时已经快50岁的冯忠骅作为南郑文化馆工作人员,参与了川陕文物普查组对米苍山文物古迹的考察活动。就是这次普查,找到了崖上的“天书”。“从右到左一共18个字,长两米,每个字有书本那么大。”冯老回忆,当时并不知道崖上有字,无意中听一位放牛老人讲祖上摆龙门阵说过崖上有字,考察组便决定上去看一下。 由于崖太高,他们只能借助绳索顺溪流淌下的浅槽慢慢坠下,一直坠到半中腰约50米的一处断面上,才有了下脚的地方。贴着崖壁,几人忽然感到这里虽长满青苔,却明显比周围的要平整许多。虽对崖壁是否有字将信将疑,但大家都在心里隐隐地期望着,希望能找到什么。果然,在用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掉青苔后,有人就喊“发现字了”! “用手摸有凹进去的感觉,就又清理了一遍,这下字全出来了,一共18个!”

事隔近三十年后,冯老仍很兴奋地说道。崖壁石质很硬,每个字刻进去最深也就3毫米左右。可是等把字摹下来一看,大家都愣住了——这些字似画符,形如草、篆,居然没有一个是认识的。面对天书一般的“文字”,普查组最终把它归在了道家符箓一类、暂时放下了,而这一放,便再也没人提起过。 挂榜崖“天书”究竟是不是道家符箓,冯忠骅一直心存疑惑。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贵州安顺红崖天书被媒体报道后,他惊呆了:红崖“天书”19个字居然有18个字与挂榜崖“天书”的字形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书写的排列次序也差别不大!

THE END
打赏
海报
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