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通江县志》又载:“西河(诺水河)因明建文帝居此,故名御河”。这些地方都曾是建文帝梄身避难时住过的地方。民间传说,建文帝后隐居在御河(诺水河)还有后人,离此不远的朱家坝全是朱性,据说就是他的后裔。关于与建文帝有关的地名及轶亊,如五佛崖、五佛寺、挂榜崖、天子坟、天书、金花公主等等。

据民间传说:建文帝在该寺避难时曾把嘉祐寺改称“避难寺”。建文帝和当地百姓关系很好,受到老百姓的同情与爱戴,老百姓为了喊呌方便,就把“避难寺”简称南寺。南寺所在的沟称南寺沟至今。嘉祐寺仅是官府和志书称呼、百姓并不认可。原看守所旁就建有建文帝妃子坟(内安葬建文帝喜欢的何玉兰),文革中才被毁坏。

《通江县志》又载:“西河(诺水河)因明建文帝居此,故名御河”。这些地方都曾是建文帝梄身避难时住过的地方。民间传说,建文帝后隐居在御河(诺水河)还有后人,离此不远的朱家坝全是朱性,据说就是他的后裔。关于与建文帝有关的地名及轶亊,如五佛崖、五佛寺、挂榜崖、天子坟、天书、金花公主等等。

建文帝在五佛寺的史事,《华啇报》记者潘京的调査报道及汉中、南郑、西乡等地志书对建文帝在五佛崖的史事作了有力的补正,为建文帝通江避难增添了新的证据。

陕西省南郑县白玉乡(原属四川省通江县,1954年划归南郑县,1958年成立白玉公社,1984年改乡)这个地方地处西乡、南郑、通江两省三县交界之处。有一悬崖,名曰:建文崖(当地又称佛头山、挂榜崖),崖高海拔2200多米。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汉中府部》载:“建文崖,在(西乡)县西南三百里,古名红崖,崖广四十里,碧光映文水之波,晴霞泻松澜之瀑,明建文皇帝潜修处。”“梅雪禅师塔,在左西峡,明建文帝入蜀,禅师相随,圆寂于此。”康熙《西乡县志》也载有建文崖、梅雪禅师塔,均为“建文帝隐居处”,其省志、府志皆如此说。

清西乡知县史左所写的《建文崖颂》一文,抒发对建文帝逊国隐居西乡县的感慨,文中说到建文帝与其旧臣程济隐于西乡,二人俱圆寂于此。

THE END
打赏
海报
建文帝避难通江考证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