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和他的故乡
晏阳初先生的故乡在四川巴中。巴中地处盆地东北,县城巴州镇是一座素朴典丽的文化古城。它历史悠久,开发甚早,禹贡九州时为古梁州地,夏末商初建巴方(即古巴国)于此①。 巴中山明水秀,地灵人杰,古往今来,有许多著名人物诞生或流寓其地,给故乡故土留下了无数胜迹,也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怀念。晏阳初老人就是巴中今天最使人怀念的一位杰出人物。
一、津津乐道亿童年
为全球性的乡村改造奋斗70年、曾被国际人士誉为“农村改造之父”、选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1949年以后,一直旅居海外,今虽年将期颐,仍时刻不忘家乡,常常追亿童年往事。他的书箧[qiè]中完好池珍藏着巴中旧城全景照片、双亲美堂先生与吴太夫人照片和他在保宁(阆中)、成都读书时的照片。先生早年的经历,吴湘湘在《晏阳初传》一书中根据晏老的回亿这样写道:
“晏阳初,派名兴复,又名遇春,家人称呼云霖,西历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十七日)出生于四川巴中县一四代书香家庭,是兄姊七人中最幼小的。他的父亲美堂先生受成都尊经书院讲求实学风气的影响,设私塾教学并培育自己的儿子。美堂先生以谆谆善诱、温暖挚爱的态度感化学生,从不疾言厉色加以呵责,使学生们对他都敬而不畏。母亲吴太夫人,是巴中邻县南江元潭乡人,深知儿童教育需要成德相辅相济,对儿女们慈爱中涵威严。儿女们日常生活起居有一定规律,必须通行。吴太夫人刚强不苟的个性,对晏阳初人格的塑造,大有影响。正如吴老自己所说,他一生生活严守规律,做事严肃笃实;对人守礼而不失原则的品性,即从此发展养成”。
晏阳初5岁时,在慈父教导下,开始识字、读书、习字,从《三字经》学起。后来入私塾,学四书五经。
晏美堂先生每日在阳初回家后,又尽可能给以辅导,几位兄长也随时答疑,因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君为轻”,“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等,对他有深刻印象。十余年后,晏阳初到美国留学,眼见西方社会,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 “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场万千华工群中发现,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睁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强盛呢?由于这一醒悟,他决心回国后努力做“固本”的工作。平民教育乡村改造缘起如此,实在是美堂先生在阳初心灵上播放了种子,这种子随着时势的变化逐渐发芽茁壮起来,以至成为他终生奉行不渝的事业。
虽美堂先生教导阳初习字,教他如何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紧握毛笔杆中瑞,掌心要空出可容一鸡蛋,右肘端悬平,左手压紧纸张,按字帖一笔一划的写。如此练习,阳初写出来的字也日渐遒劲坚韧。阳初每逢岁末眼见他父亲亲手写迎春门联“胸无块垒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雄”之类就非常羡慕。11岁时,街坊邻居也请他写春联,并赠送他一些糖果包子以作酬谢,他很引以自豪。
晏阳初在慈父教导下习字读书,日有进步。1903年,经父母的鼓励和大哥春霖的护送,离家远赴保宁府城(今阆中)中国内地会创立的西学堂习西学,1906年冬完成初级学业。1907年春,一人步行到离巴中县城约1200里的省城成都进美国美以美会设立的中学,三年完成学业后,1909年受聘担任成都第一中学英文教师。1910年应邀参加辅仁学舍任副主任。1911年9月,四川保路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成都各学堂放假,晏阳初返抵故乡,应聘在巴中中学教英文。1912年,民国初建,晏阳初再离家乡返回成都辅仁学舍。旋随英国传教士史文轩出川赴香港圣梯芬孙书院深造。自此,晏阳初为了求学和平教乡建事业。踏温五洲四海,奇迹异国他乡,除1921年夏以母病回家省亲,留住半个月外,就再也没有能够回过老家巴中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