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敬修,初名万吉礼,南江县竹岭乡万家塝(现长赤镇华山村)人,生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父万士选,以吹琐呐为业,母早亡,无兄弟姊妹。家贫,童年时为财主放牛,个性倔强,无所畏惧,敢于露宿荒郊。
十四岁始启蒙,而智力却很发达,断续跳班读完小学,不以为足想继续求学。南江此时尚无中学,须远去外县。父亲无意筹措学费,万敬修毅然只身出走,遥去阆中,于1918年考入“保宁联中”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已开始在中国知识界中传播,革命浪潮卷向川北。万敬修出身寒微,思想敏捷,参加了学生运动,学业未终被学校斥退。1920年考入川北师范,一年后又因带头闹学潮而被开除。随即去成都,投考成都商业专门学校被录取,以学习成绩优异而享受助学金。在学校秘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了白觉的革命活动。
商校毕业,任通江县实业局长,因上书陈弊被解职,再去成都。1925年由团转党,开展学运和工运。1926年受组织派遣去重庆开展工作,经组织介绍,与临江门镇江丝厂女工,中共江巴区委联络员黎静德结婚,双双受中共四川省委派遣,组建顺庆(今南充)特区,万敬修任书记创办油印刊物《渡生船》,团结外围组织“川北文化社”、“读书会”,开办工人夜校。
1930年波捕,囚入巴县一监狱,狱中与原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张秀熟秘密联系指导斗争。1936年,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中经组织营救出狱。
出狱后,创建“川南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1937年正式成立“川南工委”任书记领导川南18县、两特支的地下党活动。1938年川南工委改组为沪县、宜宾两中心县委,万敬修因体弱多病改任执委,开办沪县书店代售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建立各种读书会、抗敌后援会、抗日宣传队、业余夜校、戏剧组、歌咏队、壁报组。
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国共第二次分裂,党对白区提出“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决定万敬修暂归故里。回到南江竹岭老家后,受聘任长池乡中心国民学校教员。
1941年,张斓的学生,“民盟”撒员吴瑞林将他引荐给新任县长龙德渊,遂被调任南江县书报室主任。不久,南江县立民众教育馆建立,任首居馆长。次年调任南江县政府统计室主任。1 942年作南江中学教员,次年任南江中学校长.1945年又调民教馆任馆长井主持《新南江周报》编辑出版工作。1946年为安排何纯鹗,复去南江中学。1947年何纯鹗挂冠而去,万象新坚决辞职,无适当人选,又调任不计得久,不嫌清苦,任劳任怨的万敬修第三次作民教馆长。1948年秋,调任南江县政府第三科(教育科)科长,兼文化供应合作社经理。
1949年南江放,驻军及地下党南江县委协商组成南江县解旅委员会,万敬修任主任,负责接收政权、主持日常工作,安定社会,筹备民主建政。1950年南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万敬修任文教科首届科长,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刁政协《共同纲领》、文教政策,恢复正常教育秩序。
1951年因病不能坚持工作,口家乡养病。1952年逝世,终年55岁。(来自《南江文化志》)
[…] 这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学校升旗仪式毕,校长万敬修讲话,他说:“按规定学生骆良文、骆良富该服兵役,家长来信也同意他们当壮丁。但是,学校是焙养人才的,不是培养壮丁的,只好暂时把他们看管起来,叫家长来领人”。接着便把骆家兄弟关起来,并派事务员郑郁,工人郭尚生看守。 […]
[…] 南江于1950年1月15日成立解委会,主任是万敬修。1950年2月4日成立南江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刘立汉;是年3月10日成立中共南江县委,第一任书记陶伦传。 […]
[…] 1945年出任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任中,曾营救中共党员梁佐华、任廉儒、万敬修、廖寒非并安排、掩护其工作,保释杨正武、李英俊等人出狱。当时绵阳城北郊石乡乡长康纯,为虎作怅,勾结土匪,坐地分肥。凡平武、北川、江油、梓潼等附近各县窜到绵阳作案的匪首都要在他的码头上归镖拜把,掌红吃黑。冯为肃清地方一霸,亲自手谕绵阳县长雷全清逮捕康纯问罪。雷畏康身边的双枪兄弟伙报复,迟迟不敢行动。冯再下第二次手谕,雷勿奈只得邀康聚会将其诱捕。与此同时,一面准备捕康,一面派保安大队长李友寿(立法委录李显威的二儿、冯的妻弟、苍溪人)率队着便装,到丰谷井,塘坊坝、魏城、吴家场等繁华集镇,巡回清乡查场。凡遇宽袖长褂,形迹可疑之人,均要盘问候保,若私带枪械者,均由保安部队就地正法,事后只报个奏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