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宗教:历史厚重氛围浓郁
巴中市内各类宗教在漫长的星月流转中,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已步人了适应社会、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已开放宗教场所89处,备案登记教职人员 113人,信教群众已达40 余万人,有21个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场所,16名教职人员,8名政府宗教工作干部被市政府、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等单位表彰。巴中宗教历史厚重、氛围浓郁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一、宗教名山名寺众多
全市著名宗教名山有南龛坡、佛头山、西龛山、阴灵山、北龛山、义阳山等。恩阳区的大木山,山不很大,但宗教名气大。该山中的观音洞佛像摄人心魂。在四周乡村人们的心中,它们是庇佑平安、赐予风调雨顺之神,凡周边乡村出行百姓、求学弟子、经营人氏等,在离家前都要来此地祈祷,希望神灵保佑。巴州区的望王山建有僧人寮房20 余闯,信徒颂经室300多平方米,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五个,总占地面积达2230 平方米。每年香火、功德费收入 20多万元。每逢阴历正月初九、二月十九、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和每月初一、十五,山上的寺庙内都要举行朝拜,中午聚顿素餐。有一幅对联佐证了教堂的氛围:“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该寺住持释广根曾三届连任四川省佛教协会理事(其中常务理事一届)。公元十七世纪中叶,现恩阳区的尹家乡,当年乡约袁庭宜募资在大木山腰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周有石墙、古木掩映,前有双狮,雄踞月台,内有正殿、塑像、天井,左有店铺,右有厢房,后有戏台塾馆。该寺院日常香客云集,庙宇若市,被乾隆御赐为“永敕寺”。南江县的城隍庙气势宏伟,规模庞大,站在县城的东侧老远就能看到大门上红底金边“佛光普照”四个字的大匾额。一座城隍庙便是后来的城关粮站和县打米总厂,可见殿宇之大。巴城佛阳湾建有全市最大基督教堂一佛阳教堂。该教堂五楼一底,共 4200多平方米,可供千人同堂礼拜。
二、教徒着衣严肃因教别而异
道教认为服饰是对修道者的一种提示和约束。比如,“冠”的含义是“观”,修道的人应该内观于身,制断六情,虚心静虑,念念至诚,外观于物,不生贪念,须观妙道,常使无欲,只有这样才能进于仙道。《三洞法服科戒文》中更是详细规定了道士着衣的细节,禁忌达46 条之多,如登坛祈请、讲说念诵、礼拜师长及受弟子礼拜等等,都必须着法服。
道教服饰大致包括冠巾、法服、靴履三大项。一般而言,道教服饰多为黑、蓝、白三色,这些颜色素净而不花哨,展示道教的素朴风格。道教对法服的制作有严格规定:法服是神圣的,“不得用不义之物作”,要避免世俗社会的浮华;“不得以锦绣作”,必须保持法服的统一性和传承性。道教对不同场合法服的形制,也有严格规定。比如,诵咏经文是修道的大事,可以沟通人神、祈福攘祸,因此必须穿“经衣”,而受戒时,道士必须穿“戒衣”,一般为黄色大襟,因为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相传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因此在举行隆重祀典时,则要穿着紫色的法服。此外,道士平时穿着的衣服称为“常服”,一般都是对襟小褂、右衽,形式上务求简约,充满了山林之气,给人以逍遥恬淡的感觉。天主教礼服神学意蕴深厚。礼仪是天主教信仰生活的高峰,礼仪中的着装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各级圣职固有职分的标记,同时,礼服也有助于塑造教会礼仪的神圣感和美感。礼服的式样、色彩、图案等都具有一定的神学意蕴,在礼仪生活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礼仪中的礼服(又称祭服)的艺术形式有很长的演变历史,祭服的制作与当时的艺术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通常与圣堂建筑艺术相配合。各级圣职的共同礼服是长白衣。执事的礼服是长白衣、领带和执事袍。在较简单的礼仪中,执事可只穿长白衣和领带。弥撒共祭时,主祭穿长白衣、佩带和祭披,其余共祭者可只穿长白衣和领带。根据不同的节日和庆典,礼服可视为白、红、绿、紫、黑五种颜色。白色礼服用于圣诞期、复活期的弥撒,表示喜乐、洁净,象征纯洁无瑕和坚贞,也用于纪念耶稣(除耶稣受难外)、圣母、天神、精修圣人的节日和仪式中;红色表示热爱、牺牲、壮烈,用于耶稣受难日、圣神降临节、十二使徒及福音传道者诞生日和殉道圣人瞻礼;绿色象征生命和希望,用于常年期的各种弥撒;紫色表示悔罪、刻苦、补赎,用于四旬斋将临期,也可用于追思弥撒;黑色是死亡、末日的象征,表示哀悼,用于追思亡者弥撒。此外,金色、黄色可代替白色、红色、绿色,也可在大瞻礼上使用。由于华夏民族以黄色为尊,因此华人教会常用黄色祭披,且在没有其他祭披的情况下,除追思黑色外,黄色祭披可代替一切颜色。
三、宗教石刻名扬神州
巴中宗教石刻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规模大,分布广。巴中宗教石刻现存的石窟多达60 余处、造像8000多躯,其中以南龛摩崖石窟为代表。“南龛摩崖石刻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坐东朝西,分布着170多龛2700余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刻佛像。二是极具价值。众多绚丽多彩的宗教石刻,它集艺术性、历史性、精神性和群众性于一体,体现了巴中石刻独特的魅力。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宗教石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将宗教故事、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造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独具大巴山地域特色的画卷。三是传承不断。巴中宗教石刻很多集中在唐代,而且是一直在传承没有间断。巴中对宗教石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整理,相关书籍、图册和研究性文章众多现场考察实录详尽。它在我国宗教石刻南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肖方云,来自《巴中文史》)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