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关渡乡故事四则

流传在关渡乡的故事主要有程重建刻“忍让”、“现尸包”与衙门湾、唐诸学手工凿石打堰解干旱、武人李益森卖掉“荣誉”接济乡邻四个故事。分别如下。

一、程重建刻“忍让”

据当地老人讲,程重建是清光绪年间陕西西安的知府大人,一表人才,但性格暴躁。程将军家中老父老母已然作古,程将军军务在身,不能在家守孝三年,只好留发妻在家代为守孝,从此与发妻长期分居两地。

三年孝满。程将军省亲回乡,见发妻背叛了自己,气急之下拔出宝剑,一剑刺死了发妻。走出家门,在山林边一块巨石旁坐下休息。这时,他想起了从前与发妻的恩爱,想起了发妻代为守孝的辛苦,觉得自己有些过分,非常后悔,于是拔出宝剑在旁边一块石头上刻下了“忍让”二字。至今宝剑所刻“忍让”二字还依稀可见。此故事也因此流传警醒世人遇事冷静,懂得“忍让”。

二、“现尸包”与衙门湾

在关渡乡真武村一社与三社相邻处,有一座直径10米,高6米的圆包,当地人称为“现尸包”。

据村民施继雄讲,清朝时期,一股土匪抢劫一商人后残忍地将其杀害并藏尸于此山包。第三天,巴州府大老爷巡访民间路过此地,一随从官员出于对此山包的好奇便爬上山包查看,无意中发现山包上藏有尸体,立即报告给大老爷。

大老爷当即在山包下200多米处一座院落里审理此案,最终将凶手缉拿归案。此后这户住户所在的地方就名为衙门湾,现在的位置就位于真武村一社,张奇的老房子一侧。

三、关渡“愚公”唐诸学手工凿石打堰解干旱

在关渡乡,流传着“唐诸学背时为打堰”的传说。

据了解,民国时期唐诸学在丘二咀半山腰(十村五社罗宗明处)占有较多良田,一片青山和漂亮的四合院,日子过很舒坦,可算关渡富户,因九年九旱,庄稼连年减产,对农耕带来诸多不便。为改变上述状况,唐诸学决定在二里开外的殷家湾找到一股水源,从这里凿渠打堰引水灌溉农田。

说干就干;唐诸学动员家人和雇请石匠多人,坚持数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年复一年用捶錾等工具,手工凿石打堰。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修好渠堰。

四、武人李益森卖掉“荣誉”接济乡邻

清朝末年,关渡乡长滩河村二社李益森是远近闻名的武人。他自幼习武,拜得一位高师学艺,单手能举120斤,双手能举240斤。习武举重的石墩现仍留存在长滩村李家祠堂的院坝里,跑马射箭的道子坪遗址也依然存在,长约200米。

据传,李益森师傅要考他的武功,对李益森说:“你若能一拳击退师傅一丈多远就可以出师”。李益森功强智勇,他先右手出击一拳,后左手重重出击一拳,击退师傅一仗多远。师傅告诉他:“你功已练成,可以出师了”。随后,师傅指着李益森连说两句:“你娃娃呀,你娃娃。。。。。。”。

据当地村民讲,李益森武功练成后,当时巴州宫府举行武考,争夺顶子,他连考两场,一人争得两个顶子。参加比武的十多个人很不服气,一哄而上想加害于他,李益森使出绝技将对方打得仓皇而逃。

李益森武考回家后,卖掉了一个顶子接济乡邻。他主张公平正义,不凌弱称霸,当地土匪盗贼也不敢来骚扰乡民,赢得了民众的好评、颂扬。

李益森没有后代,后因遭遇不测,落下终身残废,最后老死于家中。

五、佛教圣地——青龙洞

青龙洞是关渡乡历史悠久的佛教之地,位于关渡乡真武村一社。

青龙洞面向犀牛望月滩,背面是关渡太极图,里面是一个若大的石崖,深约20米,宽约30米,的内外大,各式各样的菩萨老爷、佛像应有尽有。

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时期方圆几十公里的贫民都前来烧香拜佛,香火不断,并在此修建了寺庙,长期居住着和尚数人。

民国时期,关渡信佛之人张承复、张直朴、张心园等人在此庙为百姓求神拜佛消灾免难,百姓如遇干旱必在此寺庙求得甘露,解放后张汉和尚仍在此庙长期生活。后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被全部破坏,现仍存有刻有文字的石板。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州区关渡乡故事四则
内容 隐藏 1 一、程重建刻“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