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婚俗拾趣
了解大巴山的人都知道,大巴山的农村婚俗别有一番趣味。
在大巴山农村,男女青年恋爱时,虽然是婚姻自由,但也要有介绍人。介绍人一般是受男方委托去女方家探听口气的,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不会当场表态,而是几天之后再问话。实际上是要趁未回话的机会赶紧托人或亲自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只要家境不差,小伙子身体好,人品好,就通过介绍人“搭桥”择吉日走男方家“看人户”。
“看人户”时,女方的母亲、嫂嫂一般都要去,且人数要成双。通常是头天去,第二天回,通过接触和拉家常摸个底,看看小伙子人品相貌,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男方家除酒肉茶饭好好招待外,临走时,还要给女方送礼,这叫“打发”姑娘。
经过一段时间的“明查暗访”,女方家若认为可以“开亲”,男方也没什么意见的话,两家就可以正式通往来。头几回,介绍人还要陪同男方“走人户”,小伙子父母也要去,走过几回,
彼此都熟悉信任了,小伙子姑娘就可以自由单独地往来,这时,旁人也不会说什么“闲话”。当然,这期间还少不了礼节,如“认族”之类,即男女双方都没意见时,男女方的直系亲属都要前来打个照面,集中吃一顿饭,让双方父辈老幼彼此“认亲”,以便平时的往来行走。
“婚期”经过双方父母磋商,由男方家请人算好良辰吉日。一般在农历冬腊月双日,因为这期间,农活也不多,饭菜也不会馊.结婚时,双方家里都要办酒席,亲朋好友左右团转的人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都要前来恭贺道喜,农村人称之为“吃酒”,虽然有些人不一定喝酒。
四方的亲邻都纷纷来了,在一片锣鼓、哎呐和谈笑声中,主人家就十桌八桌一轮一轮地开“流水席”,“吃酒”的人远的要住下的,一般来去三天是规矩。主人家约请十几二十人帮忙,打柴、挑水、做饭食、安排酒席、安排住宿。客人要留宿,家里一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被盖,就得派五六个男劳力到周围团转去借被子,走张家,登李家,借了一床又一床。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谁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都得这样借,这是古老的习惯。
几个大后生背着一床又一床各种花色的被子,高高地捆在背篓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乡场上的人都吸着嘴说,喷啧,某家办酒办了多少桌,请了多少客。那办酒的人家,晚间似赶场。打地铺,楼上楼下草堆里都铺满了被子,睡满了人,象在地里下红薯种一样,娃儿们打打闹闹,你争我嚷,孩子的妇人,喂幼小的,哄哭闹的,提携个哼哼的迈过人丛去撤尿,好一番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景象!
在农村接姐妇规矩是很多的。诸如,接新娘人数要成双,表示吉详,新娘在出嫁的早展要哭,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这是对父母、姑姑、姨姨等长辈表达养育帮助之恩。这时凡在场的长辈们多少都要有所表示,给姑娘取钱,要取双数。最有讲究的是为新媳妇“铺床”,一般是由有儿有女且家庭过得也不错的表嫂、表姐和长辈女性来担任。铺床时切忌说错了话,开口都姿说些吉利祝福的话,反正都是四言八句、琅琅上白、悦耳动听的,同时还要让聪明可爱的小孩儿“滚床”,这些意在今后的儿子能说会道,聪明有出息。
大巴山的农村婚俗就这样一辈传一辈,后人总舍不得丢掉。
(赵建仁,来自《通江文史》第五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