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村五大古园:茶园、梅园、竹园、栀园、柿园

紫荆村有300年左右历史的古桂花树、黄粱树、紫荆树、梅树、柏树、银杏等数十棵。康雍乾时期所植建的梅园、茶园、竹园、柿园、栀园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至今泽及后人。

通江“三李”为改善家乡经济,借园林景色抒情言志,在家乡共建有大小六园:茶园、梅园、竹园、栀园、柿园、枣园。如今保存较完整的有梅、茶、竹、栀、柿五园。

一、“三李”茶园

“三李”茶园位于“三李”故居西南二公里处,占地五百余亩,该地日照特别长,故取名为“太阳塆”,也叫茶园梁。生长在此园的绿茶种系当地绿茶和李蕃自安徽芜湖带回的绿茶种及李钟壁从广西贵港覃塘采回的绿茶种混种而成。后茶园逐步扩大,到道光年间整个兴隆乡所产茶叶均为“三李”茶品系。康熙五十三年(1714)秋,李钟峨儿子李昱前往京城,带去了产自故乡的茶。李钟峨让时任文渊阁大学土的老师李光地品尝,李光地品后大加赞赏,并建议送皇上品尝。康熙品后龙颜大悦,连口称赞。李钟峨乘机禀报皇上:“此茶乃产自臣故里太阳塆,系我父、兄将四川、安徽、广西三省绿茶混种而成,因山好、水好,地理环境优越和阳光充足,故幸得此茶。”并细述了李钟壁如何费心包装才将新鲜绿茶带到京城的经过。康熙听后甚是欢喜,“难得李爱卿及家人一片真心,此茶就以‘三李’命名吧,日后可大为推广,以益百姓健康。”自此,“三李”家乡就大规模的推广栽种“三李”茶。“三李”茶即今翰林茶的前身。

二、李蕃梅园

李蕃梅园主要位于紫荆村四组,面积500余亩。李蕃被诬回家后,在故居后山(今紫荆村四组),栽种了从安徽芜湖带回的青梅种二十余亩,并在梅林卞一天然巨石板上书“李蕃梅园”四个大字。李蕃对他的梅园有诗云:“梅仙曾住碧霄阅,时为寻花自往还;玉骨怕教蜂蝶遗,故堆霜雪满溪山……林下轻风一老人,梅花漓院不为贫。将花细嚼寻花味,懒向枝头去觅春”。

三、竹园

“三李”祖上原在“翠云居”右面崖下两溪交界处栽植有几亩竹园,竹子除观赏和美化庭院外,还广泛用于生产背篓、竹筷、竹椅、竹榻、竹帘和各种其它竹编。“三李”从安徽芜湖回到家乡后,在斑竹溪(今紫荊村八社铁匠河)文修建了赏竹的茅屋和园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实用和观赏为一体的慈竹栽植,今该处还残存有一百余亩的慈竹林。

四、柿园

柿园主要位于紫荆村二组,面积约500余亩,散落于农户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柿子成熟时村民们家家户户将柿子去皮用草绳串成,串,挂着风干成柿饼。据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李蕃一家人从安徽芜湖回到家乡后,便开始在新修的“翠云居”周边大量栽种柿树,其品种有红柿、甜心柿,沙心柿、油柿等。通过几代人的栽植培育,三李故居共有翠云居、芝园、深远洞、石城溪、翰藻院五大柿园。沧海桑田,五大柿园虽只剩寥寥,但依旧可见当年规模。

五、栀园

康熙二十一年(1682)夏,李蕃,被康熙特赦后侨居于安徽芜湖,芜湖一带种桅干者甚多。康熙二十三年(1684),李蕃一家回到四川后,将从安徽芜湖带回的梔子花赘与当地栀子花种栽种子老家翠云居。的前I后山地,不数年,栀树成林。三百多年过去了,因改土造田,成片的梔园己不复存在,但紫荆村六、八组农户的田间地头、山坡林下几乎遍有。其花开时,正值川东北地区水稻栽插之时,其香幽远,沁人心脾,其子入药,为村民经济来源之一。

THE END
打赏
海报
紫荆村五大古园:茶园、梅园、竹园、栀园、柿园
紫荆村有300年左右历史的古桂花树、黄粱树、紫荆树、梅树、柏树、银杏等数十棵。康雍乾时期所植建的梅园、茶园、竹园、柿园、栀园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