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化与巴文化的关联

二、古巴蜀文化特质

(一)以农为本

种植业及养殖业

四川地区的稻作农业大约是在商周之际蓬勃发展起来的,家畜养殖业也同时发展起来。商周之际,成都平原大力推行栽培农业,稻作农业尤为发达,史称盛产“膏黍,膏稻,膏菽,膏稷”,战国时成为中国著名的产粮区。先秦四川的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川西北和川西南。从新津宝墩到广汉三星堆,从当时古城的规模和众多的非农业人口,可以推测出那时蜀地的农业生产已非常发达。

四川地区也是蚕桑之乡。蚕女马头娘的传说、嫘祖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蜀地蚕桑业的起源。张骞甚至在现阿富汗地区看到了“蜀布”,两汉关于蜀锦的记述,成都“锦官城“的来历等等,都说明古代蜀地丝绸纺织业的繁荣兴盛。

酿酒业

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酿酒业的兴盛。三星堆遗址中就有大量的酒器出土。这些酒器既有陶制的,也有铜质的。据研究,古蜀国的大部分酒同中原地区“汁滓相将”的酒不同,是去掉滓后仅饮汁的低度发酵酒。战国时期蜀人庙堂祭祀用的酒称为“醴”,是一种仅发酵一宿便取用、酒汁清淡、连滓一起食用的浊酒。商周到战国时期,蜀人的酒器在各个考古遗址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农田水利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扇形平原,但极易遭受水害,从远古时代起开始了最早的水利事业。春秋时,开明治水,凿玉垒山,分引岷江水入沱江,减轻岷江山洪暴发对成都平原的危害,促进了成都平原稻作农业的发展和繁荣。

农田水利的物质要素,一是水源,二是输排水沟。从杜宇时代就开始治水理水,最大的引水工程就是都江堰,还有洛水堰、绵水堰、文井江堰等。这样从岷江到沱江水系的上游,都有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一种统一的模式——在河流从山区流向平原的关口上,用竹笼装卵石所制成的简易的“邛笼”?把水截住,然后分为几股,让水流服从人的意识,流进大大小小的灌溉渠道中。

在蜀地,人们还利用千坑万池来蓄水,如池塘、水田等,水田实际上就是一种小型的蓄水设施。

THE END
打赏
海报
古蜀文化与巴文化的关联
一、古蜀文化与巴文化的关联 文献中和实际中常常提到的巴蜀文化,其实是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多元总和,但在商周之际,这一区域则只称蜀。巴蜀作为一个地域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