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龙凤乡人物——教书五十四年的赵德斋
赵德斋字星垣,通江县长乐乡(现属于龙凤乡)人。光绪十九年(1894年),考中秀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在通江、万源两县相邻地区,教书五十四年。平生不愿与重势利的人交往,迷恋清贫的学校生活。年近古稀,还在洪口小学教语文。儿子赵光远,几次接他回家,坚决拒绝,说:“学生赤诚无私,实在可爱,离开了他们就感到空虚。”
年岁日增,精力日衰,在教学工作上,深感力不逮时,曾以《老女新嫁》为题,抒发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羞将粉黛扫残妆,蹙额无颜出绣房。一听鸡鸣催早起,急忙梳洗作茶汤”
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思想品德的教育,曾题赠学生一联:笔架三山藏虎豹,砚池一水养蛟龙。”鼓励青少年从小就要树立为祖国作出贡献的雄心壮志,要象蛟龙那样翻江倒海,掀起波澜,不能碌碌一生,无所作为。
对自己要求严格,即使生活细节,也很注意,从不偏戴帽子,斜穿衣,常对青年学生说:“戴帽穿衣,看起来是生活小事,其实反映了-个人的思想修养。社会上的无赖汉,精神空虚,萎靡不振,偏戴帽子,斜穿衣,反映了他们空虚的精神境界。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人,决不能这样。”
在教学中,重视社会教育。他说:“社会风气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社会风气好,可以对学生发生好的影响,社会风气不好,就会毒害青年。”凡学馆周围发生吵架骂架的,他就亲自出面作劝解工作。说明这种风气不改,不仅自己一天天变坏,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在其中沾染了这样的恶习,就会毒害他们。许多喜欢吵架骂架的人,受到他的教育与启发,都改变这种劣习,如有人骂架,一听说:“老先生来了”就赶快收场,各自干事,不再吵骂了。“老先生”是赵德斋的代词,在群众中威信高,爱他,敬他,不便直呼其名,就这样称呼。
1948年,竞选国大代表,立法委员,闹得乌烟瘴,一片污糟。一方的人为了压倒对方,形成互相对骂,甚至用金钱、美女拉选票。当事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作诗:“不是泥鱼逢滩作浪,堪笑狐狸借势遮身”。
同情不幸的人。族人赵守约,膝下只有一儿。年近古稀,独儿死了。一门弱小,生活无依。他写一挽联:“孔子为圣,颜路为贤,圣贤有负!且哭鲤也回也;谦模有祖,汾阳有孙,祖孙相伴,莫问天乎人乎?”
赵德斋善书法。凡有人向他索取,即使再忙,也不拒绝。七十三岁那年,有人登门索书,写诗一首,表达他应人请求的心情:
平生作字类乌鸦,况复晚年腕力差。奈何人家索亲笔,不容老树不开花。
初教私塾子双羊堟,殷家湾、量州坝及万源县属魏家坪、赶场坝,草坝场、楠木坪。辛亥革命后,实行新学制,在芝包、龙凤、至诚等乡镇小学任语文教员。民国二十六年任洪口镇高等小学校长,因倔傲不阿,民国二十八年冬被排挤下台。从此就长期当教员。五十四年的教学工作,培养了近千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在默默无闻中,为山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死后三十四年,还被人们称赞。
匿名
吾爱巴中@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