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崖摩岩造像考

王建(847—918),五代时期蜀国的建立者。公元907-918年在位.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今属河南省)人。少年时以屠牛、贩私盐为业。唐末从杜审权镇压农民起义军,后领璧州刺史。唐大顺2年(891)攻取成都,后杀陈敬瑄、田令孜,继攻取东川,有今四川全省。天复3年(903)封蜀王.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象王建这样一个封建割据的小皇帝,壁州的百姓或是“石匠”,为什么要给他塑像?这种塑像又有什么意义?是否真正存在这种可能?答案只能是否定的。

首先从时间上说,不具备这种可能性。造像下题款时间是景福元年(892),而此时的壁州与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市,下同)、集州(今四川省南江县,下同)等同属山南西道辖。百姓或是石匠纵然“怀恩”又岂敢置山南西道节度使,壁州刺史的威严于不顾,在州治西侧的山崖上,在众目睽睽的大道侧为“贼王八”王建造像?大顺3年(891)王建依“阿父”田令孜之力才得以进驻成都,“移敬瑄于雅州安置,仍以其子为刺史”“令孜仍旧监军事”。(《旧五代史》卷136)从积极图谋霸业出发,王建在斯时还必须借田、陈二人之力以收取两川州县,直到景福二年(893)西川平定之后,才杀却田、陈二人,怎么有可能在景福的造像中就把王建依以为父的田令孜置于胯下?事实上,塑像工程浩大,非三四年工夫不可,倘要计算这段时间,就更不可能了。

其次,从王建与壁州的实际关系上讲,也没有给王建塑像的可能。“及唐僖宗还宫,(王)建等分典神策军,皆遥领刺史”,(《旧五代史僧伪列传第三》)这就是说,王建的壁州朝史是遥领而不是实授。因此,王建是否到达壁州也还是悬案。《通鉴》:“光启2年(886)正月”,“上以传国玉玺授建,负之以从”,“王建扶掖上自烟焰中跃过,夜宿坂下,上枕建膝而寝……解御袍赐建”、“三月车驾至兴元,……遗王建帅部兵戍三泉,晋晖及神策军使张造帅四部兵电水,修栈道以通往来,以建领壁州刺史。将帅遥领州镇自此始。”当时,王建实际上是奉命戍三泉(今陕西宁强),而三泉距壁州尚近千里之遥,王建不可能既戍三泉又任壁州。据诸史记载,王建从典神策军起,一直未有赴壁州刺史任的记载。《王建崖前说王建》中所说的王建在壁州办了些“体察民情、顺乎人心的好事”不知是指什么!也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如果把民间传说的“火烧洪恩寺”列为“王建在壁州”的治绩,很显然是不应该的。传说中的王建救八府巡按一事。只能算作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绝非历史。因为在唐代还没有“八府巡按”这种官的设置(按:此职之设在洪武24年即1391年之后),当然无法作为依据。

THE END
打赏
海报
赵巧崖摩岩造像考
在通江县城西诺江路侧的山崖上,有十余龛唐代佛教摩岩造像,距此不远处又造有一完独立的石像。其象高大伟岸,巍然站立,豹眼园睁,状貌威严,左手擎一浮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