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梨园坝(犁辕坝)村旅游解说词

此院最突出特征是风水环境的选择。

第一,坐北朝南,按严格规制,确立玄武、朱雀神位,划定中轴线,天井所嵌石地板建“拥堂”,整体上有天造地设之庄严神圣;北南东西的四方守护神灵与之天人合一,人神相通,是获得神灵护佑的基本保证;

第二,正堂屋门庭凹进去一尺,成外八字朝南开形势。既展示有根之家堂而皇之的气象,又内敛家族文化精神,修炼家族品格,铸造马家中庸冲和的文化形象。

第三,环境宜人,充满自然生机,山环水抱,花木扶疏,营构了人间仙境般的绿色家园。

如前面所述,北边祖山为北岩坎下,龙脉深远厚重。前堂屋为吊脚楼形制,打开门窗,站立阳台,但见南边案山尤其出彩,有猴子坡屏风走马,气象万千,有向口山层峦叠嶂,源远流长,昭示心中发祥的美好愿景,祈祷世代繁育的无限生机。

作为家族大屋基,其家庭伦理文化的深厚传统,至今可见端倪。正堂屋门框以行楷书木刻一联: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此门框已毁,可惜)

此楹联的重要性还在于,它集中概括了乡村社会家庭家族人文精神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属性特征。

忠厚,是就家风而言,待人接物,以感情质朴淳厚为主体;

和平,是就人格说的,说话做事,以态度平静谨信为根本。

故此,现代条件下可作如下表述:忠厚家风留有余地步,和平人格养无限生机。

此联不同于一般人家习俗的纸质对联张贴,而是镌刻于左右门框。主人特别讲述了先辈人的一个故事。其祖父一代,家道中落,不识文字,早已中断了耕读续家的古老传统。每至年节庆典,都要求人书写对句楹联。多有不便,甚或有被戏弄而不自觉的尴尬。恨气不过,于是,请人刊刻于门框以志不忘,施教于后人以示警醒,以营建忠厚之良好家风、塑造和平之文化人格为家庭文化传统。

马氏一族的最早落居地,被称之为马家老屋基。马氏家族落居此地是在明代,作为全村最中心最古老的院落,其建筑选址年代自应是明代中期,历经变迁,现今的穿斗木建筑应是清代。其古旧沧桑的历史文化气息,氤氲充盈其间,可感可触。

12号院(4组北坎上马胜凯)

是三合院格局的特例,横长方形,极为少见。正堂屋面阔五间,而左右厢房仅为各一间。

数十年作村落民居调查研究,这是我所见第二例。如此民居建筑,全因地势所迫,是为因势利导也。虽然不合营造格式之定规,也不具方正形制的审美景观效应,但其日照周期长而光线好,即使如这一建筑之低矮,也因采光好而有所弥补。其三合砖角楼,更是窗明几净,为舒适家居提供了不错的阳光温暖。

这一院落的文化符号寄寓尚多。比如本院内檐口下的横梁出挑,均为讲究的马头形雕凿。与其走马转角楼的设计建造,不无内涵的统领性、符号的一致性考量。马氏族人聚族而居,其家族文化呼号的设计与表达,事涉家族权益、家族形象、家神护佑诸等大事,不可忽视。因此,在马家村落,诸如马家河命名、屏风走马象征、走马转角、马头挑梁、跑马回廊等元素,无不鲜明展示着昭示着成为马氏世代传承的文化形态。

雕梁画栋,为一般民居所无。但在马家村落,却是随处可见。此院落就是一个例子。大梁的太极图彩绘、窗户的木雕彩绘、甚至有固定之彩绘门神,而非年节张贴。

本院的石砌天井,由于横长方形的扁窄,尤其显得紧圈,有着特别的围合感、私密性、温馨感、亲和性等诸多居家要素。要是今后经营农家乐,四五十人在此休闲住宿餐饮,一定有说不出的快意享受。笔者与主人、村文书老马在此作过深度访谈,又在他家美美吃了一顿午饭,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去的心情,还直想搬过来住上一宿。但愿下次能行吧。

马朝唐,村苏维埃主席。文革中,其委任状贴于墙上,后被毁。

THE END
打赏
海报
通江梨园坝(犁辕坝)村旅游解说词
在通江县泥溪乡,至今遗存着一座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梨园坝。 梨园坝,又称犁辕坝。前者源于“梨园起教”的历史传说,更多的是人们对农耕文化的领悟和解读。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