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溥是苟璋胞弟苟玮三子,(现通江县铁佛镇)社口河人,稚童,工书善画,天赋过人;挥刀舞剑,超群出众。弘治辛酉(公元1501年)应考及第,文华盖顶,天子宠爱,敕授“中书舍人”之职。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兰廷瑞、鄢本恕起义军由湖北、陕西到川东,军至通江,围攻城郡。苟溥奉命征伐,率锐卒百余人,起义军败于三花山,追至龙潭,兰、鄢奔北,苟溥旋返通江。
兰、鄢军败,便差大将朱统领,统率人马围苟璋故里长滩。苟溥闻讯,率轻骑一日夜回长滩解围。闻苟溥回,即离长滩。苟溥追至王家坡与朱短兵相接,大战一场,朱溃不成军,便往宣汉方向移动。行至牛盘寨,被溥军堵截,朱统领被杀,溥军乘胜追击,起义军群龙无首,向南撤退。行至江口,又被溥军追上,二十多人被杀,余者逃避深山,各求生命,苟溥令班师。
苟溥连续三昼夜作战,人困马乏,饥渴交加,行至长滩厂子沟,下马伏溪饮水,被朱统领的流落散兵投石致命,年仅十八岁。
明武宗亲书“汉关宋岳之方”以彰忠勇,追封苟溥为“尽忠郎”,并拨款在苟璋故里修建祠庙一座,庙内刻苟溥石像。
[…] 正德初年,鄢蓝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川北。县南长滩河一带地处通达要冲。县府命当地乡绅苟惠及苟溥组训乡勇,厉兵秣马,设卡阻击。在数次游击战中,年仅十八岁的苟溥,英勇顽強,凭险周旋,多次获胜。在一次追击战后的回归途中,临溪下马饮水,不料被暗藏在山坡之中的散落义兵发现,他们居高临下,乘其不备,齐掀滚石而下,苟溥壮烈尽忠。不久,苟惠在激战中也为国捐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