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焕文故事两则

一、余焕文辞官

《平昌设治局概览》载:余焕文,又名伟斋,岳家寺人。清咸丰10年进士,旋授礼部员外郎。不久,以家中母老无人侍体为由,数请归家侍母。获准后,回家乡去巴中创办“云屏书院”。时四川盗寇猖撅,焕文出资在岳家寺建立“团防”(团练),普制器械,选本地健壮乡民为丁,授以攻防之术,并在绥定(今达州)、顺庆(今南充)、保宁(今阆中)、梓潼一带设立专门眼线,使匪患在数百里之外即有警情至岳家。加上使人到处宣传岳家寺团防十分厉害,终使匪徒不敢扰犯岳家。川督骆秉璋,闻其名,礼请余去署衙,称为异才。欲奏请出山任官,焕文坚辞不受,骆请办“川北团练”,焕文诺。骆道:“川北付君吾无忧矣”。时陕西巡抚刘蓉又知余名,荐焕文:“品正学纯,通达时务,请调陕诏授礼部员外郎,随营治军”,焕文仍以母老不便远离为由礼辞。蓉请之再四,焕文乃与约定:“不叙功,不署职,事平即归”。蓉许之,于是参赞戎机,克汉中,定剑北,治善后账抚事。事后仍返岳家寺并去巴中“云屏书院”,任山长。

余焕文用过的花鸟笔筒
余焕文用过的花鸟笔筒

二、余焕文装聋

民国初年,川北地区的土匪头子郑启和,逃脱清乡剿匪督察使冯玉祥将军的追杀之后,乘孙中山委派熊克武在四川组织靖国军反抗军阀之机,依靠靖国军司令彦德基的势力,爬上了“川滇黔靖国联军援陕第二路第一纵队司令”的宝座。他扯起靖国联军的旗号,带上土匪队伍,攻克阆中、巴中,当了威镇通、南、巴的“土皇帝”。他下令在统管区遍种鸦片烟,征收“特别捐”。因他的部队匪性不改,收捐时无恶不作。逼起老百姓强烈反抗:李子洪在通江、南江一带组织“红灯教”拒交“特别捐”;胡子祯在平昌的龙岗寺、土地垭、佛楼寺一带组织农民武装力量抗捐,打得他的部队焦头烂额。鉴于此,他很想找几个在当地有名望的人

为他服务,一获政治资本,二平地方民怨,岳家寺的余翰林自然是首选人物。于是派心腹到岳家寺,带上千多元大洋,用轿子把余翰林接到巴中。

这天上午,郑启和和他的文武官员,整整齐齐在他的官衙内坐堂等。突然,卫队簇拥着一个胖胖墩墩、平头方脸、中等身材,身穿一件青布衣裳的老人来了。郑启和立即肃然起立,高声喊到:“请余翰林上坐。”“警卫奉茶”。可余翰林只客套了几句应付话就不温不火,沉默寡言地坐在郑启和的左侧。郑嬉皮笑脸,摇头晃脑地对他的兄弟伙说:“余翰林当年在朝是政声卓著,现在退隐了还关心乡里的民众,关心乡里的政事”。“我特意把他老人家请来给我当顾问,好不好?”他的弟兄伙齐声答道:“好啊!余翰林当顾问,就是锦上添花。郑大哥坐巴中,德高望重,民心归服呀。”郑启和一听弟兄伙吹捧赞扬,哈哈大笑。掉脸对余翰林说:“老翰林先生!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参谋了。我郑启和统管通南巴三县,你的责任可重大哪!”余翰林把头稍稍偏向郑启和轻声问:“咳!郑长官你说的啥子?我的耳朵有些聋听不到哇。”郑启和又声似雷鸣般地说道:“余翰林!我把你请来当官哪!”余翰林听罢,脸色铁青。用右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说:“郑大官人!我的耳朵听不到了,我人老了啊不想当官了。”!在场的军官们七嘴八舌,嘟嘟嚷嚷说:“郑大哥!俗话说得好,树老心空,人老癫懂,抱鸡母老了打倒冲。这乡巴佬老了,说话都癫癫懂懂了,算了吧!”郑启和也没好气地说:“好好好!老翰林不想当官就算了!大家散会。”真是“乘兴开张,扫兴收场”。

没隔两天,郑启和派一乘轿子,把余翰林送回岳家寺金斗寨。家乡有人探问他:“老翰林!郑启和请你到巴中当官,你为什么突然成了聋耳朵呢?”余翰林冷冷一笑,气愤地回答:“哈哈!我堂堂正正的翰林,怎能在家乡傍虎作威,助纤为虐整老百姓呢?”

THE END
打赏
海报
余焕文故事两则
一、余焕文辞官 《平昌设治局概览》载:余焕文,又名伟斋,岳家寺人。清咸丰10年进士,旋授礼部员外郎。不久,以家中母老无人侍体为由,数请归家侍母。获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