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一生
四、世界篇
在美国纽约,晏阳初曾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访谈,面对乡村建设的疑问,他说:“我要向全世界提出这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
这一发问正是晏阳初70年实践经验中一直坚守的天问。当年,他和平教会同仁们在河北定县农村一待10年;随即又前往湖南、四川农村,又是十几年;此后抵达台湾,再到国外,从美国走到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晏阳初以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从未停止推广其在国内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念。
1949年到台湾时,晏阳初虽然“只待了短短一个礼拜”,当年在定县和四川的乡村建设经验却长久地留了下来。台湾的土地改革,直接借鉴了平教会的土改试验,日后台湾土改被认为是世界学习的典范。
从台湾到了纽约,他巧妙地直接把中国乡村改造计划上书至杜鲁门办公室。意外得到难以置信的答复:“这是一项悬在国会的议案,叫做‘1948年援助中国经济’,其总额为2.75亿美元。我准备建议所有这些钱都用于你的这个计划。”后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叫“晏阳初条款”的议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外籍人士促使国会通过一个拨款条款。
1950年之后,晏阳初开始把实验视线投向更多需要关注的第三世界国家。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的他,以菲律宾为基地,为泰国、日本、印度、印尼,非洲的加纳,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等国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因此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由于在印度进行的乡村工作成绩,晏阳初被称为“中国的圣雄甘地”。面对各种荣誉和称号,晏阳初说:“世界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是黄金还是钢铁?都不是,最基本的要素是人民!在谈及一个更好的世界时,我们的确是需要素质更好的人民。”这些访谈后来被赛珍珠写成一本书,叫《告语人民》,传播于海外。
面对乡村,晏阳初一埋头便用尽70年,再抬头时已人近黄昏。
1990年,晏阳初在美国离世。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