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1882-1914),平昌土兴镇风凉龙城村人。早年就读巴中“云屏书院”。辛亥革命成功后,旋读保宁师范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四川支部。由于他对袁世凯密谋恢复帝制十分不满(四川省长兼督军为袁的表弟陈宦;保宁府道台洪XX则是其亲信,连巴州知事也都是袁的爪牙),即去蓉与孙洪震一起参加同盟会(孙时为四川国民党理事)密谋,炳南仍回巴中县衙任职(民政推事),伺机倒袁。
民国四年冬月十一日,袁世凯公然在北平称帝,激起全国人民义愤。蔡锷、黄兴等首先在云南、两广宣布独立。三月,炳南奉巴中知事王寿的指令,钾解三千银元去成都上缴。路过保宁,得知孙洪震已夺保宁之权,于是就将这笔款项交给孙洪震以作倒袁的经费。殊不知孙洪震等在军事上失措,已夺之权反被顽固派夺取,孙也在保宁壮烈栖牲。已返巴中准备夺权的李炳南,被“川北观察史”文XX在巴中捕获,旋即不经审判而被害,就义时年仅32岁。
袁世凯终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而死。黎元洪继任民国政府大总统。对在反袁斗争中的革命烈士拨款给予抚恤。李炳南家属抚款1500元(银元),分三年领取。这就是当地人民说的“领三年血饷”。
[…] 王健聪慧灵敏,幼受庭训,从父习文,随叔练武。拜巴中榜文长学拳棍术,均得其长。稍长,就学於观光山李举人(李炳南)处,与马金台之妹夫郑佐周友善。辛亥(1911年)郑佐周从成都警官学堂返里,联络郑鹿鸣等组建保路同志军,邀王健负责此事;王健欣然受命,积极筹措.二郑蒙难,王健藏武举人家,除夕夜逃亡成都,以武术授徒,按摩治病为生。师事王永志习青龙刀法和枪术,尽得真传,武功大进,尤精於青龙刀法,成都武术界称为“大刀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