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正直镇古代名人——晚清进士何岚崧
何岚崧先生(1836—1924)生活在清末民初,南江县正直镇东坡人(现正直镇荆江村),本地大户何中衢之长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师就读,博览群书,通晓经史子集,为人耿介刚直,无视权贵,我行我素,敢说敢为,他在当地,有两个浑名,一曰“吊书袋”,好引古论今,指斥时弊,摆事实,讲道理,引古证今,令人信服。又称“摘顶老爷”,他平生最不怕官吏,凡科班为官者,不见于邸报注名之官,见其顶戴必设法除之。他曾数次摘去来正直办案官吏的顶戴,令其当众丢丑,无面见江东父老。他常常摊开邸报科举名录,口讲指划:“君不见,科举无名录—假举子,伪秀才,此人是捐板子,有违朝纲!”这些逸闻奇事广泛流传于通、南、巴、旺一带,凡人谈到何岚崧“摘顶老爷”没有不佩服的。
当时国政腐败,官场污秽,自家弟兄众多,析产分家立业,一个大家庭,终难维系而家道中落了。他一生以教书伟业,仅以祖德先畴之田,私馆束之资,聊以为生。娶杨氏女为妻,育三子,日渐发达,但自己已是老态龙钟了。岚崧先生一代鸿儒,不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官场,进士及第不为官,只作乡里的经师人师,平生述而不作,亦无文集行于世。岚崧先生是清末天子门生,进士出身,不愿做朝廷命官,而回乡里作一私馆之经师人师,是一代奇人!
何岚崧上京会试进士及第,从不候缺;“会进”不仕,自然更不期求为官“仕进”。他胸怀丧权辱国之耻,面对官场谋官不谋道,贿赂公行,鱼肉生民,百姓水深火热,痛苦不堪,这样的社会现实,孕育培植了他赤诚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教书报国,劝学育才的抱负。因此,他会试进士及第,荣归故里后,一面料理农桑,一面设馆育人,在家乡文德教化,兴办私学。他的入世之举,正好折射出当时社会历史的某种需要,也与他出身儒门,立志经世致用,造就人才,振兴故国有关,更体现了他有切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何岚崧先生最痛恨秦始皇焚书坑儒,他曾在祠堂厢房品茶,高声朗诵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以吏为师,功利挂帅,诏令言诗书者族,首次焚书坑儒,无视文德教化,既鄙夷德育,又漠视智育,是对教育功能的野蛮砍伐。“他一下宰杀了那么多儒学大师,没有了优秀文化人,岂能有高品位的教育?那下一代国华精英何由出也!” 岚崧先生办私学的意思:“吾人今日设馆龙王庙,课徒讲学,学问为公,实行孔圣人有教无类,教人为人,为国育才,力求树人救国大计!”体现了岚崧先生经国济世的高尚人品。他曾痛斥秦桧,谄媚高宗,共谋杀害忠臣岳飞。他说一部《宋史·奸臣传》是“寡廉无耻、祸国殃民者的罪行录”。宋朝进士质量低,他说:“只有李纲、越鼎、范如圭、文天祥……等显示出读书人的高尚气节,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且”。
岚崧先生教书育人,颇有成效,凡通南巴旺走出的著名人物,大都是他的私塾弟子。何先生一代学界泰斗,留有组诗8首,各类序文9篇,联语147副。他的书法覆盖一方,正直镇戏楼“艺演春秋”的榜书。正直文风塔门联:“大观在上——一支文笔冲星斗;万派长河锁水源。”花桥匾额榜书“勤囊义举” 。木门石洞沟《太平桥序》。正直镇三村石碑坊诗等都是他的佳作。从木门到恩阳的清江流域,都有他的摩岩刻石存在。这些作品结字为体,无论楷行,源出于王颜,行书飘逸,楷书凝重,对王颜之潇洒、雄厚之笔势,大有发挥,终成何氏一家之体。其含义蕴藉,气势雄豪,命意之高超,乃在一般文人之上。他不染世俗,而有高致之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岚秀山润,崧生岳降。一代奇才,一代人师,一位经师,令人祭念。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