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征兵中,青居乡一民妇,主动送独子参军上前线抗日,按当时征兵规定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不在抽丁之列。多次劝导,母子仍坚决要求入伍。冯遂召开万人大会,褒扬母子爱国热忱,并在果山公园竖一石碑,冯亲书“教子有方”四字予以表彰。
1945年出任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任中,曾营救中共党员梁佐华、任廉儒、万敬修、廖寒非并安排、掩护其工作,保释杨正武、李英俊等人出狱。当时绵阳城北郊石乡乡长康纯,为虎作怅,勾结土匪,坐地分肥。凡平武、北川、江油、梓潼等附近各县窜到绵阳作案的匪首都要在他的码头上归镖拜把,掌红吃黑。冯为肃清地方一霸,亲自手谕绵阳县长雷全清逮捕康纯问罪。雷畏康身边的双枪兄弟伙报复,迟迟不敢行动。冯再下第二次手谕,雷勿奈只得邀康聚会将其诱捕。与此同时,一面准备捕康,一面派保安大队长李友寿(立法委录李显威的二儿、冯的妻弟、苍溪人)率队着便装,到丰谷井,塘坊坝、魏城、吴家场等繁华集镇,巡回清乡查场。凡遇宽袖长褂,形迹可疑之人,均要盘问候保,若私带枪械者,均由保安部队就地正法,事后只报个奏销。
在捕康、查场、就地正法的威压下,外地土匪闻风潜踪,各地通匪的舵把子亦远避他乡。捕康三月,雷不敢处置。冯便亲率保安队,直接从县监狱提出康纯,插标押至北街码头,康的虎门茶馆前执行了枪决,并将其虎门茶馆大匾拆下踏碎,满城百姓称快。齐赞冯专员有独断,这才是名符其实的保安部队。在看热闹归来的人群中,边走边哼着: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你这个坏东西,早就该枪毙……的流行曲。1991年《绵阳日报》刊登一则轶闻,标题是:《枪毙康纯踏倒虎门》,就是记述冯任绵阳专员时,新官上任的一则往事。
1947年8月,冯竞选国大代表,获选。1948年接受王葆贞的派遣,同冯君琏、李子仪一道策反起义。同期,国民政府亦电令冯配合胡宗南扼守巴山防线,企图负隅顽抗,固守西南。 1949年12月初,冯率温江专区所属各县,联合刘文辉、艰锡侯、潘文华及温江驻军通电起义,后定居于成都市玉泉街。
冯在旧社会从政数十年,但清廉有守,关怀民瘼,秉公处事,不循私情。除老家祖业外,未置私产。在重庆学田湾的几间旧房,也移作邹韬奋先生生活书店总管理处的用房(党的外围组织联络点)。积极支持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兴办。隐蔽民盟的发展和活动,参加救亡运动,营救蒙难同人,发展进步力量等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起义后,仍留温江专区协助工作。1952年镇反中,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刑13年,1956年宽大释放。1960年病逝成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原刑事拘决,按国民党军政起义人员对待,颁发《起义人员证明书》。
先祖的历史辉煌,值得后人学习
[…] 陈先弟(1854—1938),号梅坡,平昌得胜人。 清咸丰四年甲寅(1854)生于巴州南北场天宫殿(今平昌县得胜镇天宫村) ,清光绪初年入黉,经岁科两试,获“高科廪生”衔,例授文林郎赐进士出身。无意仕途,自请从教。梅坡先生执教五十年,学识渊博,勤培善导,桃李遍天下,许多高级人才皆出其门下。先生逝世后,众学子立“陈梅坡老夫子之德教碑”( 此碑位于平昌县得胜镇南山寺下,被荒草掩映)。 领首的是潘文华(民国时期任28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冯均逸(民国时当选为国大代表)等。接着是陈开泗(民国四川省民政厅长)、陈受先(巴中中学校长)、吴安澜(通江中学校长)、王启明(得胜乡乡长兼得胜完小校长)等78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