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兴隆乡古代著名人物——铁甲将军李禄荣
李禄荣,清代翰林李仲峨(李钟峨)的先祖,字别显,南宋末通江人,先居通江兴隆(今通江县兴隆乡)王家河,后迁至新文(旧通江县新文乡,现已撤销新文乡)土墙坪。
一、少时好武功封“铁甲将军”
李禄荣少时喜欢习武,练就一身好武功,其性坚贞,胸怀壮志。二十余岁时投入南宋军队,参加抗蒙保国斗争的行列,随军作战抗击蒙古军(后来的元军)入侵,因所在部队同元军对峙日久而无战绩,便离开军营回到自己的家乡通江兴隆紫金山朱匏(音páo)寨,在当地招募乡勇数百人,教授武术,训军布阵。
为击败元军,李禄荣深入研讨元军的战略战术,演习元军使用的刀法与枪法,总结宋军作战不足,既成后,亲率勇再赴军中,力战元军,连败元军队伍,屡屡取胜。
李禄荣从军征战数十载,在抗元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因熟悉元军战术与刀枪法,挫败元军,战功卓著,官封督兵御史。后元军大举南侵,李禄荣再率军力拒,纵横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殊死搏杀,屡建功勋。祥兴元年(1278),宋末帝赵昺(音bing)嘉其勇,感其功,封李禄荣为正殿铁甲将军,并赐铁甲与大刀,刀书“安邦定国”四字,以示鼓励与表彰。
二、血战元军 战殁壮烈殉国
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下令伐宋,元军挥戈南下。宋端宗景炎二年(1276)正月,元军在右丞相伯颜的带领下,兵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很快,临安失陷,宋室南迁。文天祥、陆秀夫等拥戴年幼的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亡到东南沿海,继续抗元保宋。
祥兴二年(1279年) 二月六日癸未,宋、元军队在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南崖门镇)展开大规模海战,在这场持续二十多天的大海战中,水陆两路元军在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西夏后裔李恒的带领下,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左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末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与后宫追随其后跳入海中,南宋覆亡。
南宋亡后,李禄荣率军自陕西退至今陕南与川北交界的通江铁溪一带与元军继续作战。
据1998年8月出版的《通江县志》之《大事记》记载:“天顺元年(1328),九、十月,李禄荣与元兵战于大舍坪而殁。明谥为铁甲将军,立祠于土墙坪”。
李禄荣领军与元军在大舍坪(元初诏赦宋将士,改为大赦坪,明又改为土墙坪,今属通江县新文乡)展开激战,李禄荣面对成群结队的精锐元军,誓死血战,以死报国,最后,李禄荣伤重阵亡。
李禄荣殁后,归葬于家乡王家河,号曰“将军坟”。
三、乡民纪念 立庙塑金身以祀
李禄荣牺牲后,子孙守墓,立《铁甲将军庙》以祭祀。明初,乡民感念李禄荣抗元为国护民之壮举,在新文土墙坪立祠以祀,塑金身奉祀,将铁甲陈列于殿内,祠名“将军庙”,将李禄荣称为“铁甲李将军”,祠庙正殿横排空架三大间庙,祠周围墙。左右傍开门进出。庙前大坝,占地亩余,碑文载:“将军伐蜀,累建奇功,又大战潘阳湖”,并植树追思纪念,“庙前植有山茶,神所凭依也”。
又土主庙(龙马寺)庙内石刻云:“隆庆元年(1567年)建庄于此,多植果木”。明代在此植树45种,殿前一株山茶树,树径盈尺。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李懋悟赋诗刻石碑于殿前。“咏山茶”诗云:“千年遗爱有山茶,共道阳春放絮花,青枝不展风雨露,高标尤带吉烟霞。桃李三柳谁堪羡,王氏三槐未可夸,信世当年培植厚,不较流落到人家。人间富贵满天花,世代相传为宦家,不信当年铁甲将,请君上殿看山茶”。如今祠庙、诗碑石刻,铁甲俱毁,甚为遗憾。
参考:
一、《流二沟李氏宗谱》;
二、《巴中故事》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土墙坪李氏宗谱》
四、《通江县志》1998年版
五、《绿色史料札记—巴山林木碑碣文集》
大山之子
匿名
匿名
吾爱巴中@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