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维埃时期恩阳如何打土豪分田地的
恩阳县、区、乡、村红色政权建立后,各级党政机构在红九军派出的干部战士帮助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
1.没收土地,惩办土豪劣绅
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以此盘剥农民,吮吸人民血汗。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地主阶级的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争夺土地的斗争,是农村阶级斗争的焦点。恩阳红色政权建立后,在红军的帮助下,随即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解决了人民最关心的根本问题,一下就把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团结到了苏维埃政府的周围,投入到保卫红色政权、扩红支前和开展苏区建设的斗争之中。
红军解放恩阳前,占人口约10%的地主、富农占有80%以上的土地,占人口90%左右的贫农、雇农所占土地不足20%。据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考察组1959年在恩阳区旱谷乡乐园村一个农业社的调查,1933年前,全社29户,地主、富农7户,占总户数的17%,占有土地72. 83%; 自耕农25户,占总户 数的53. 2%, 占有土地27. 19%;无地农民15户,占总户数的29. 8%。恩阳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占有量不等,有几十亩、几百亩的,也有几千亩的。恩阳乡杨伯昌占有土地2000多亩,有佃户 250余家。在封建社会里,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所以不少封建恶霸,利用各种手段,掠夺农民的土地,坏事做绝,杨茂修便是其中之一。杨茂修原是义兴乡的土匪头子,当上县参议员、联保主任后,抢夺农民田地的手段十分残暴。农民周老幺有12亩土地在杨茂修的田地下面,杨茂修截断水路,威胁强买,周老幺无奈,只得卖给他。1938年天旱,农民周 正强4亩土地无收,杨茂修借给周 5斗谷子约135斤,一年时间,利滚利,就把周正强的4亩土地刮削到手,害其家破人亡。杨茂修田多财多,人强马壮,无恶不作,到处强抢民女,祸害百姓。就连国民党军驻南充的一名排长宋凯,偕妻向洁琼回南江新场探亲,夜宿义兴场,杨茂修窥见向洁琼年轻貌美,竟令同伙夜间闯入客栈,以盘查坏人为名,用绳索将宋凯捆绑坠入扫塘河,将其妻子霸占。
红军解放恩阳前,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阶级手里,他们利用占据的大量土地作为剥削农民的资本,使农村经济和多数农民处于破产状态。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租佃地主富农的土地耕种,被迫接受沉重的地租剥削。当时的地租分为“分成地租”和“固定地租”两种。分成地租一般分对半、四六、三七、二八分成,地富得大头,租户留小头: “固定地租’农民叫“铁板租”,即是无论当年收成好坏,原定纳租量一颗不少,遇到特大灾害,全部无收,佃户也得用家里的东西抵交。程田,首先向地主预缴“压田钱”,缴得多的,地主收租成数低一点,对半或四六分成。佃户要高利借贷缴付押金,借债要付利,种田要交租,到头来除了锅巴没有饭。地主可随意起佃,佃农害怕起佃,不得不在逢年过节,或地主家婚丧嫁娶之时,设法送礼求情。农民除受地租剥削,还要遭受高利贷的压榨。
在此情况下,砸烂封建枷锁,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农民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红军一到恩阳就树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旗。恩阳一解放就及时公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土地法令,开展土地革命,惩办土豪劣绅,农民衷心拥护。
2.划分阶级成分,进行土地分配
要消灭地主阶级,应首先分清敌我。因此,划分阶级成分则是基础工作。当时,把阶级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五种成分。为了使广大群众掌握各个阶级的最基本特征,广泛宣传了川陕苏维埃编写的农村阶级划分的五言歌,即:
雇农:“空着两只手,什么都没有,专替人做工,方能糊了口。 ”
贫农: “自己有点点,不够吃和穿,还卖劳动力,生活很艰难。”
中农: “他不剥削人,人不剥削他,他受谁压迫,豪绅和军阀。”
富农: “自己种有田,还有田出租,又放高利贷,还请长活路。”
地主: “田地非常多,自己不耕作,收租又逼粮,农民受剥削,身份比人高,政权握在手,压迫工农们,封建的代表。”
在具体步骤上,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乡上建立乡苏维埃人民政府包括土地委员、雇工会、贫农团、妇女会、少先队、共青团等15个代表组成的“土地委员会”,村上建立“分田小组”,具体负责土地分配工作。
第二步,审定阶级成分,分清敌我,确定打击对象。
第三步,全村土地面积进行清理、分配,除优先留好红军公田外,其余按全村人均分配,富农一律调成坏 田坏地。地主当时都跑了,没有分配。
第四步,以村为单位,在群众大会上进行公布,征求意见后在田边插上竹签,标明分田人姓名、田名和面积,并造册登记,由村苏维埃政府保存。
土地分配后,进行复查,复查结束,给分得土地的贫苦农民填发红军统一印制的《土地使用证》。现存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的土地使用证,制发单位为“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
3.积极耕种土地,夺得农业大丰收
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世代盼望的土地,生产劲头空前,党和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热爱土地,号召“寸土不荒”“多种粮食”“支援红军作战”“不饿肚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农业生产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33年至1934年,所种庄稼普遍丰收。
当时,有很多贫苦人家的男儿都参加了红军,家中缺少劳力,为了不耽误农时,及时播种、收割,红军和乡、村苏维埃组织了代耕队、互助组、贫民合作社、耕牛合作社等,对红军家属和丧失劳力的人进行代耕,做到了不荒一块田,家家获丰收,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恩阳县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在1933年以前,每亩地只收粮食百斤左右,棉花一二十斤,而1933年至1934年,每亩收到200至300斤粮食,有的地方一挑田的面积,收了两挑谷子(400-500斤),一株棉花树结桃五六十个。
由于农业丰收了,市场贸易也大大活跃,农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比土地革命前低了几成,旱谷乡的当年苏维埃干部回忆说:“红军到恩阳之后,分了土地,年年都是风调雨顺。1933年前的l升米,平时卖6吊钱,缺时卖到l元;分田后的l升,最多不过1吊钱,猪肉往常3吊1斤,以后只要1吊钱1斤”。树叶繁茂靠根深,穷人翻身靠红军。恩阳的翻身农民,通过今昔对比,倍感党和红军亲,他们兴高采烈地唱道:
夺回了地夺回了田,夺回了自由夺回了权;
穷人从此伸腰杆,有吃有穿比蜜甜:
仓里谷,缸里面,芝麻油盐装满罐;
男的干活唱山歌,女的走路像风旋;
这场喜事是谁办?川北来了徐向前。
土地革命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也使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拥护红军、巩固政权,才能巩固自身获得的利益;只有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阀,穷人才能彻底翻身。之后,广大农民满怀革命热情,踊跃报名参军,扩大红军队伍,积极为红军运送物资,支援前线。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