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镇龙镇名字的来历

平昌县镇龙场镇的东北角,即现在公路的上面,有一口大堰塘。千多年前,这里是一个小山包,背靠座座群峰。据说,宋时,小山包上修建有一座四合院寺庙,周围松柏参天,苍翠欲滴,绵延百里。院内,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恬静淡雅。庙内神像,高约丈许,普镀金身,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四向建筑,廊桥相连,大殿高耸,偏房低衬;远看,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庙门前,两根柱头,周长六尺,高约两丈,朱红漆身,石墩垫底,卜刻有衮龙抱柱,龙尾朝下,绕柱而头朝柱问悬空,四月对视,伸须玩逗,龙鳞清晰,龙爪锐利,龙身流畅。色泽金黄,夺目耀眼,如真龙附柱,活灵活现。

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冬暖夏凉酷暑时节,人们常来避暑。庙内香客众多,香火日渐兴盛。随着场镇人口渐多。为取火、建房,人们纷纷就地取材,将周围的树木大量砍伐,土石暴露,风吹雨淋后,风化较重。寺庙也常常受风沙袭击,柱上的两龙更是首当其冲。无数春秋,龙体饱受风沙侵蚀,色泽黯淡,甲片脱落,双龙无心留恋此地。

平昌县镇龙镇
平昌县镇龙镇

一日清晨,晴朗天空骤然变得天昏地暗,雷电交加。寺庙随之动摇,僧人惊得直奔庙门,看见柱上两条金龙居然活了,摇头摆尾,其势欲奔。众人惊呼:“龙要跑!糟了!龙要跑。”这时,刚刚切过菜的一小和尚见状,急中生智,冲进火房,抓起菜刀,返身冲出,朝龙砍去,只听见“毗”一声,砍断一条龙的左脚,然后双手死死按住,并叫人拿来铁丝将砍断的龙脚绑在柱上。两条龙再也不敢动弹。据过去健在的八九十岁老人讲,庙未拆前,还亲眼见过龙脚砍断被缠的样子。

庙内长老及附近百姓认为龙一走,这里便没有灵气,会有灾难,为留住两条龙,便在庙门前两丈见方的荷花池内,安放了一块直径约六尺,高五尺的巨石,预示对龙进行镇守。由于石头形状如农户用的铁罐,于是又叫它“镇龙罐”。从此,寺庙安宁,百姓安居。寺庙便改称为“镇龙观”。

民国2年〔1913年),场镇又改名“镇龙关”。“镇龙”之名,沿用至今。

THE END
打赏
海报
平昌县镇龙镇名字的来历
平昌县镇龙场镇的东北角,即现在公路的上面,有一口大堰塘。千多年前,这里是一个小山包,背靠座座群峰。据说,宋时,小山包上修建有一座四合院寺庙,周围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