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之红军文化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千里,越过大巴山进入通(江)、南(江)、巴(中)包括今平昌,在巴中建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红四方而军在巴中战斗一两年多时间,在巴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化史迹。

川陕省三串纸币(1933年)
川陕省三串纸币(1933年)

红军在通(江)、南(江)、巴(中)三县留下的军队指挥机关、苏维埃机关旧址和战斗仁遗址就达数百处。张国焘在川陕苏区的住地和工作地点——通江县城“五一村”楼房和巴中中学图书楼,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当年川陕苏区的核心部位。其军事的总策划、总指挥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政务总计划、总部署都先酝眼在这里。红军先入通江,通江城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军进入巴中城,巴中城成为川陕省委、省府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地,是川陕省的一个特别市。

红军在巴中留存的文化十分丰富。最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是:

红军入四川的第一个县是通江县,人们把通江县城称之为“红军城”。城内现存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明代建筑,构建奇特,而且记藏着很多红四方面军的艰辛战

史和光辉业绩。现在旧址门前修建了宽大的红军广场,甚是壮观。城内有以国际领袖人物命名的列宁公园,林荫覆盖,风景秀美。

在通江县沙溪乡的王坪有一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陵园中安埋着来自全国各地参战牺牲的红军烈士,有革命前辈张琴秋等留下的文化珍迹,是全国集中安埋烈士最多的陵园。陵园附近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遗址。

红军最大的石刻标语,现在留存在通江县沙溪乡的山崖,标语写的是“赤化全川”四个大字。所刻的字高5.5米,字宽4.7米,字的笔画宽0.7米,深0.35米,字距7.1米,每个字大25. 85平方米,整个字幅占地70平方米,离地面20米,被称为石刻标语之王,世界之最,高悬石崖,数十里外可见,甚是引人注目。还有通江县至诚乡佛耳崖“平分土地”亦堪称巨幅石刻标语。

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区县为中心的川陕苏区,被一些文人墨客美称为“红色走廊”,的确名副其实。山水间几乎到处有红军石刻标语、政纲、法令、布告。据发现统计达7000多件。很多石刻标语文字简洁,语言民众化,深刻地反映了红军的政策和劳苦大众的心声。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中之红军文化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千里,越过大巴山进入通(江)、南(江)、巴(中)包括今平昌,在巴中建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红四方而军在巴中战斗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