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奴,应即卢。卢是巴地八族之一,是一个单独的族类,与板楯七姓中的卢(罗)毫无关系,应当区分开来。卢,最早见于《尚书·牧誓》,跟随武王伐纣,为西土八国之一。西周春秋时活动在汉水中游地区,《左传》桓公十三年楚伐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楚师。其地,《续汉书·郡国志》“南郡”下记有:“中卢,侯国”,原注引《襄阳耆旧传》云:“古卢戎也。”《元和郡县志》卷21“义清县”载:“本汉中庐县地也,西魏于此置义清县,后因之。中庐故县在今县北二十里。本春秋庐戎之国。”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县西。《水经·沔水注》记载:“襄阳县故城,楚之北津戍也……其土,古鄢、都、卢、罗之地。” 又载:“中卢县东,维水自房陵县维山东流注之,县即春秋卢戎之国也。”《括地志》亦载:“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卢国。”房陵为今湖北房县。这应是春秋早期楚灭卢后,卢之一部迁于鄂西山地的居所。以后,鄂西这支卢人又辗转西迁于渠江流域,居今渠县境内。《华阳国志·巴志》“宕渠郡”下记有“卢城”,实即这支卢人入川东以后的定居之地。

关于卢人的族源,据史籍可以考定,来源于今山西境内,为舜后。《国语·周语中》记载富辰谏周襄王曰:“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须由伯姞,郐由叔坛,聃由郑姬,息由陈妫,邓由楚曼,罗由季姬,卢由荆妫”。韦昭注云:“卢,妫姓之国。荆妫,卢女,为荆夫人。荆,楚也。”此处的卢,即《左传》桓公十三年的卢戎。卢为妫姓,而妫姓出自帝舜。《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舜“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妫姓后代,“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其续国承祀者,西周初年,武王褒封妫满于陈,为陈胡公。卢为妫姓,是未能承续舜所传国者,因之居西方,故称卢戎。但按其起源,却属于华夏民族系统。

春秋早期卢国见于《左传》,很快便从历史上消失,当在鲁桓公十三年后不久被楚并灭。其后,卢人一支西迁鄂西,春秋中叶,由于庸国日强,这支卢人不得不再西迁入川。以此看来,卢人入川的年代应在春秋中叶以后。

共也是巴地族群之—,《华阳国志·巴志》记其为巴国之属,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族群的族类。共人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具区文蜃,共人玄贝,海阳大蟹。”孔晁注曰:“共人,吴越之蛮。”据此,在殷周之际,共人原为东方滨海地区的越系民族。大概在春秋战国时代,共人沿江西上进入川东。共人的分布,据《太平寰宇记》卷120载,唐麟德二年移洪杜县于“龚湍”,即今重庆酉阳之“龚滩”。共、龚字通,当为共人所居得名。

这个越系的共,与板楯七姓中的龚不同。板楯之龚,《蜀都赋》李善注引《风俗通》作“袭”,二字形近而讹,当以作龚为是。虽然板楯之龚与越系之共音同可通,但同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却是将板楯七姓全部纳入賨人一系加以叙述,而共人则单出,不与巴地其他任何族群同系,可见两者非一。

由上可见,《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的巴国之属“濮、賨、苴、共、奴、獽、夷、蜒之蛮”,尽管其各自来源不同,但均属先秦濮越集团这一包容面十分广泛的民族系统。从他们的来源不难看出,他们均非先秦巴国的统治者即巴国王族。恰恰相反,巴国王族是在西周初年由周王室分封到巴地建立诸侯国去统治巴地各族,用以藩屏周室,镇抚南土的。

段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来源: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2006年06期

THE END
打赏
海报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
巴人 关于巴人的来源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徐中舒先生指出:巴为姬姓,是江汉诸姬之一,为周族;史籍所载巴为廪君后代,兴起于巫诞之说,并不正确;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