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白衣镇古代著名人物——吴镇
三、为官清廉除旧弊 百姓称作好循吏
吴镇长期在同治皇帝身边任给事中,既不恃宠骄横跋扈,又十分清正廉洁。吴镇有个好习惯,在朝堂上,该他说话时,侃侃而谈,用简短的语言,深刻剖析事理;下朝时,独自回府,不与人交谈,不议论朝政,更不议论他人的长短和是非;在家时,闭门谢客,或看书写字,或草拟诏书,终年不请客、不赴宴,也不收受礼物,家里陈设简单,生活也很朴素,即便是朋友到家,虽接待热情,招待却很清淡。他的廉洁和俭朴,朝廷上下尽人皆知。同治皇帝怜悯吴镇清廉,意欲给他一个“肥缺”,特任命他为陕西盐法道。那时国家主要税收是盐税、茶税等,当盐税官的确是一个升官发财的美差,别人求之不得。可是吴镇到任之后,对他在京城当官时的作风不改,力扫旧风,革除弊端,拒收贴赂,真是“苞苴(bāo jū指贿赂)不敢到门”。那些想偷税漏税的贪赃枉法之徒,无机可乘,只好收敛自己的行为。吴镇在任盐法道三年,百姓受到实惠,而他的家资无增,家产末添,老白姓称他为好循吏。所谓循吏,是指遵纪守法、自身清廉、有政绩的官员。
吴镇在任陕西盐法道时,重振盐务,严办私盐,取消一切浮费,不到一年积弊一清。当时陕西粮道卒于任上,按照旧例,粮道出缺,应山盐道兼代。而陕西粮道是个肥缺,富甲天下。当时粮道与陕西巡抚有交情,巡抚希望代理者能拿出些钱给原任,于是就让自己的亲信把这意思告诉吴镇。吴镇坦直回道:“朝廷职官代理,有成例在。粮道刚辞世,要是以同僚的关系送些钱慰问慰问是可以的。如果是拿金钱谋取这个官职,是小人干的勾当,我不干。”陕西巡抚看他太耿直,就不再说什么了。而结果吴镇竟没能兼代粮道一职。同时在今平昌,还流传着吴镇另一个故事,说他在陕西任盐法道,是皇帝看他太清廉,有意让他去发财。后来,有人嫉恨借机诬害吴镇,想除掉他,以便日后图利,便在同治皇帝那里告御状,说他收受贿赂。同治皇帝知道告状者的用意,有意曲护,便叫吴镇的朋友去查证,朋友便给吴镇先寄了一封信去。吴镇打开一看,信内什么都没有,只有几片茶叶。吴镇是个聪明人,知道是查(茶),有人诬陷他,于是挂印返回故里。
四、“东乡血案”奏朝廷 勇于为民鼓与呼
吴镇任御史时,正直敢言,在朝廷内外闻名。而且他还爱打抱不平。“东乡血案”,不仅在《达县县志》有详细记载,而且吴镇写的奏文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东乡(今宣汉县)县民袁廷蛟因不堪赋税沉重,带领百姓抗粮。袁廷蛟聚众城外,声言要与官府算账。知县孙定扬向省告急,说老百姓要造反,望赶快派兵弹压。四川总督文格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命李有衡派兵前往剿灭,结果在东乡大肆屠戮,无辜百姓惨遭不幸,各村各寨哀声一片。有人将此事上奏朝廷,四川总督为息事宁人,百般为下属辩解,仅仅将李有衡革职,民怨沸腾。此时正遇吴镇回家探亲,路过绥定听到此事,挺身而出,深人民间进行调查后,为“东乡血案”事上疏二本,如实将情况向朝廷上奏。不日,光绪皇帝即命因病在家休养的前两江总督李宗羲就近查明。光绪四年(1878年),李宗羲将调查结果上奏后,又有官员提出要复查。丁是又派当时的国子监司业张之洞去查。回复后,朝廷派出钦差大臣思承、童华到四川具体处理。结果将知县孙定扬、带兵的李有衡,均定为死罪,时任四川总督文格也被革职。光绪三年(1877年)继任的四川总督丁宝祯也因处理不力而受到降级的处分。而后经过五年时间,才最后定案。成为晚清的一大案件。为此,东乡为吴镇修建了功德庙——吴公祠。
吴镇在上奏“东乡血案”的同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赋税沉重的问题,并附奏请革除川省各州县一切私派,以疏民困,奏上之后,得到朝廷认可,军机大臣抄录原片,交由四川总督严查。于是州、县夫马各局裁撤一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赋税压力。
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