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巴分治的由来
原巴中县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纵横七百余里,俗称“野巴州”。民风淳朴,民众强悍,历任州(巴州)县(巴中)官吏都小心翼翼,谨慎从政,稍有失误,就会丢官罢职,大者难于脱身,屡月数年交待不清,滞留难去。
1942年抗战中期,巴中地方势力当时分新旧两派,摩擦由来已久。旧派以李宗航、叶良一、李子猷、李敬临等人为代表,李宇航任巴中参议会会长,叶良一任副会长,实际左右地方事务的是驻会参议员李敬临。李掌握巴中教育数十年,通、南、巴社会名流和省内外一些政界人士多出其门下。李为人性格内向,修养极深,政府重要会议,必邀参与,听取意见。伊正襟危坐,若有所思,不作笔录,可记忆力惊人。会议毕,议者询问他的看法,则往往矢无虚发,一鸣惊人。因此,地方人戏称为“红胡子李敬临”。巴中新派南、西、北路以赵济刚、蔡黄囊、钟丽泽、郭受之等为代表。赵思想进步,在化成奇章坝创办“奇章中学”,该校多数教职员工和大部分学生是地下共产党人。新派人物不满旧派长期把持地方事务,就拉拢一批年富力强的社会活动对着干,以新的姿态欲革旧故。然蒂固根深的旧势力却不为所动。
东路新派以冯均涟、余季高、张硕彦、杨正武、程鹏等为代表,力主分治。江口原系巴中第三区。清时东路有吴、余两家翰林(当时白衣乡属达县管辖)。民国时期号称“三才子”的孙筱鸣、余悟庄、巨君敏均系东路人,所谓“关外王”向宾谷亦出东路。东路派欲摆脱旧派控制的有利条件还有:冯均琏在江口场创办有“民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集有资金,罗致人才,加上冯本人广交友,有辩才,上下活动,各方呼吁,并以江口远距巴中县城90余公里,交通不便,政令难于贯彻,老百姓办事,隔山阻水,十分困难;且这里曾几次建县有基础为理由,分治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地方势力及其派系之间的斗争,促成了“野巴州”的分化,然而平昌设治建县,将大区划小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为强化治安管理,便于推行政令、征收赋税。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政治手段。政治大环境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人民武装力量、人民统一战线使蒋氏集团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同时,国统区内“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平昌分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当时的四川省政府,报请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于1946年9月1日成立平昌设治局的。辖区除原属巴中县域的部分区乡之外,还将毗邻的达县、通江两县的部分区乡划入平昌境内。1948年12月1日正式改平昌设治局为平昌县。自此,平昌县名沿用至今。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