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有:南华宫(清代建,在东台梁)、川主宫(在西门外,清末毁)、文昌宫(在南门内,清末毁)、黔阳宫(在西门处、清末毁)、禹王宫(在回龙桥左侧)、紫云宫(在城中,唐开元二年建,后毁)、朱灵宫(在东台梁)、草灵宫(在公山下)、三圣宫(今上河街)。城外有梓潼宫(明洪武年间修建,后与文昌宫合并)。
十八庙有:关岳庙(在南门外,清嘉庆时毁,知县胡炳重建,民国三年将岳飞庙与之合建)、孔子庙(明代中建,在城东,清为文庙,嘉庆初白莲教军攻县城时毁,知县胡炳重修,民国三年改为孔子庙)、城隍庙(明建,在西门内)、火神庙(在西门沟内)、王爷庙(南门外几水河畔,后毁)、东岳庙(今大堂坝侧)、南岳庙(在南门内)、轩辕庙(在东台梁)、铁佛寺(城隍庙侧,明万历中,知县邹伦修建,白莲教军攻城被火毁)等。
除了城内庙宇外,城外寺庙有永平寺(梓潼宫处)、西佛寺(在西佛山上,唐代建,有新旧寺两座,旧寺毁于清末,新寺毁于文革)、威灵庙(在公山之后,原为张鲁庙,后旧地重建,知县孙清士有题联)、公山庙(明万历三十九年建,清康熙二十九年重修,祀唐集州刺史张康侯,在公山后,清末毁)、庙岭庙(在今春场坝)、张王庙(在东台梁)、财神庙(今琉璃寺)、方太爷庙(在西门沟内)、狮子庙(在西门沟内)。
祠坛阁龛轩观亭坊有:崇圣祠(在孔庙内)、龙神祠(在西门外,清建,后毁)、精忠祠(在县衙侧)、大佛祠(在南门外)、王公祠(在东台梁水码头处,祀民国十二年死难于邓鼎侯红灯教的田颂尧部秦奎元团营长王臣珏),先龙坛(清雍正四年建,在今春场坝)、社稷坛(在西门外)、留青阁(在梓潼宫山上,清咸丰年间知县周瀚修建,知县孙清士有题联)、观音阁(在城西麻柳湾石壁上,后毁),凌云阁(在城西,清拔贡岳森撰《胡氏凌云阁序》)、古佛龛(东台梁石壁上,有高1尺大小佛像5尊,碑2座),挹濑轩(在留青阁西,清光绪末年陈林文建),铜人观(在公山侧,明嘉靖年间建,隆庆重修,旧有铜铸三清像)。申明亭、旌善亭(在县署仪门侧,清光绪七年,知县张熙谷建,贡生何昌龄撰《申明亭记》)、节孝坊(《嘉庆帝题春场坝节孝坊》:……白发尚能完节义,红颜那肯负春光,朕泪从来不乱落,只爱万古振纲常,表彰南江烈女)。
渡口关卡桥碑石刻有:沙鼻渡(在东门外,唐宰相贬任集州刺史苏味道书题渡口名,撰《沙鼻渡碑题》)、琉璃关(隋代建、唐代扩建,其“古琉璃关”为知县孙清士题写)、凌云桥(在城西);养生潭唐碑(在城北,刻:唐僖宗入蜀刻于潭上石壁),宋碑(在城北,刻:绍兴三年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府,弓级任荣记),太子洞石刻(位于菖蒲涧,含洞穴遗址、摩崖石刻、石碣,有13处唐宋明清文人墨客留下的题记)。
名人墓有:陶三春墓(在城西北尤家湾,北宋女将陶三春的墓,清后期时,外墓被盗,现已毁)、岳之震墓(忠武穆王岳飞之六世孙,其先避秦桧所害,隐姓改名为乐之震,后岳飞冤情大白,又改岳之震),岳之震25岁考中进士,南宋德佑元年,任难江县兼利州路兵马钤辖,清廉为民,政绩突出,九年卒于任,年仅63岁,时元兵阻道,家小无法扶柩回籍,难江县各界人士和民众无不痛哭哀悼,一致要求将其安葬于县衙后厢,以便四时仰祭,民众捐资在县衙侧修建岳公祠,彩塑金身,后赐名为精忠祠,明正德十二年(1512),知县沈镛将岳之震墓迁城东沙溪坝宋墓礼葬。岳鼎森墓(宋太学生,岳之震之长子,为便守墓,即墓近为屋,卒葬于岳之震墓左侧)。
街道有:东街、西街、正街、南大街、小南街、南门口街、奎星街、五马桥街、关岳庙街、禹王宫街、回龙桥街、麻柳湾街、天主堂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