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谷(?年-?年),字诒亭,甘肃省镇番县人,道光年间三甲进士张奋翼之子,同治八年九月筹饷事例分发四川;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二月补南江县知县;人称“黄胡子张大老爷”,他在南江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关心民情,光明磊落,一丝不苟,是南江人民口碑载道的一位好县官。光绪四年(1878年)署四川邻水县知县,为前知县张奋翼子,县志赞赏其‘秉性刚介,居官清廉,有胆有识,善继前芳’。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升合州知州。

一、严惩歹徒
原从陕南迁来一户姓刘居民,人称刘二,在南江上两通往南郑的要道上开设了一座店子。刘二素性刁诈,阴险恶毒。娶妻王氏,膝下无子。初来此地,刘为了笼络人心,伪装和善,打开局面后,见店中生意逐渐顺利,住客较多,特别是来往的富商住入此店,刘见财眼红,竟开起“黑店”来了。每到更深夜静,乘人熟睡之际,刘便伸出他那万恶的魔爪,将人制死,财物据为己有,甚至将人肉作馅子、蒸包子出卖,将人骨放在店后石洞中。
其后,下河有个逃荒的妇女魏氏,来到店中,刘见她颇有几分姿色,人又勤快,便收为“二房”。魏氏见刘做出了这种伤天害理之事,共心不忍,劝刘必须改正,刘不但不改,反而骂魏氏多管闲事,如果再啰嗦,叫她要遭到同样的下场,魏氏惊恐,使乘夜奔赴南江县衙告发,当时张熙谷才到南江上任,就遇上这样的案件,他也不辞长途疲劳,即率领衙役疾速赶往该地,将刘二捕获,并在店后岩洞搜出人骨一堆,将物证和罪犯一并带到县城,张熙谷立即升堂审讯,开始刘二还想进行狡辨,后来在人证、物证铁的事实面前,刘二只得俯首认罪,将他开“黑店”的经过,作了如实的交代,并在口供状上画押签字。
张怒火万丈,要将凶犯依法严办,为了以儆效尤,并为受害者伸冤,张命人在南江大堂坝栽上一根撑杆,用一根铁链,从刘二的背脊骨穿过悬挂在撑杆上,形似“鸭儿浮水”,众人一见,无不称快,都说这是图财害命的下场。半天时间刘才断气,死后还要示众三天.并将刘二的罪恶事实张贴全县,劝告人们要安分守己,切莫为非作夕,如有不听劝告者,便以刘二为例,从此县境内,匪盗敛迹,商旅乐至,四境清平,物阜民安。
一些父老奔走相告:“张大老爷嫉恶如仇,断案公正,深合民意,刘二图财害命,血债血还,罪有应得,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了这样的好官,人民无忧矣。
二、昭雪冤案
张熙谷未来南江时,大河口新老二街曾发生过争场的纠纷。原新街居民有的在本地开“字号”,有的在外地经商,颇有财势,不说财冠全县,也算得富赛一乡,他们有了充裕的资金,便集股在街上办起了“太和丝厂”,并在新街后面建造了风景优美的“游乐园”。
还要把老街的集市搬到新街来,他们为了使新街热闹繁华,但当地人民习惯在老街,不愿到新街,搬迁数次,都是徒劳。新街人不服,便组织人到老街文昌宫抢石狮子,于是矛盾愈来愈尖锐。春节的龙灯狮子,新街的不上老街,老街的不下新街,形成对峙局面。当时,郑家沟的郑怀江看到新街人太不讲理,心中气愤,一个逢场天,带上十几名团丁,背着呀明火枪”走到“动动石”(新街后面),便朝天放上十几枪,想压一压新街人的威风。新街人使抓住他这一行动,立即联名控诉,告郑怀江“造反”(说他反对清王朝),把郑怀江说成叫“郑天雷”、还有“关天司”,“樊燕儿“等均属同案。所告的是:“会匪造逆,火烧民房数十余座”。一面控告,一面行贿,竟将郑怀江不明不白地就问成斩刑。
张熙谷上任后,巡视大河,‘听群众反映,关于郑怀江一案,不是造反,实属争场。他一听到这些反映,尽管是上届知县的事,但是实属冤案,理应上报。他再次进行调查,深入了解,真象大白,他使奏明皇上:“关于郑怀江造反一案,据深入了解,造逆是假,争场属真。并未火烧民房数十余座,就连一个“窝棚”都未曾烧,请皇上定夺”。皇上降旨:“查郑怀江一案,造逆是假,争场是真,但现已问斩,实属冤案,得在当地文昌宫树伊之牌位,享受万民香烟。张爱卿关心民情,申张正义,昭雪冤案,政绩可嘉,钦此。”
张熙谷回县后,先到大河口,在老街文昌宫给郑怀江树立牌位一块,让春秋享其祭祀。接着疏通新老二街居民之间的隔阂,消除矛盾,将新街取名“贵和场”,贵在和睦相处,以后不要再发生争端,从此,新老二街的人民友好如初。
三、针砭时弊
张熙谷在南江任职期间,一再要求全县老百姓要奉公守法,不许搞歪门邪道。特别是对县衙吏役更是要求严格,要廉洁奉公,不许搞特殊化。不许请客送礼和拉私人关系要处处给老百姓树立楷模,要先正己,后正人。当时有个典狱官叫阴文,自认为跟衙门多年,资格老。年龄不到五十岁,他就要大办寿庆,摆筵设席张灯结彩,炫耀自己的阔气。并请知县张熙谷给他的寿匾题四个字。张对阴的一些作风,早已看不顺眼,也想趁此机会教训教训他,便信手书了“体悬赵敬”四个夏字,阴文一见称赞不己,认为知县题字,这是非常荣幸的事情,逢人便讲,生怕别人不知道,可是众人很不理解这四个字的典故和含意。便有人去问张熙谷,张含笑答日:“本县走狗”啥了不起。后来人们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体’去单人旁便是“本”,“悬”去心字底便是“县”,;“赵”去肖字便是“走”,“敬”去反文便是“苟”,虽不是犬旁“狗’但取其同音。后来,阴文也察觉到张熙谷题的这四个字是在骂他,但是他又不敢惹张熙谷,只得忍气吞声,干受而已。张熙谷也从不畏俱地方上的恶势力。如:沙河子的包难挺、他要挺,下两的料(廖)难揭,他要揭;大河口的水难喝,他要喝……社会上的一些“讼棍”、“地痞’再也不敢唆弄是非了,社会面貌大有改观。
四、两袖清风
张熙谷在生活上从不奢侈,一贯简朴。他的寝室除开床铺和一些必需的简单陈设外,其他别无一物.他最喜欢的是一些名人的字画和格言。如: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为官不能平民愤,枉把朝廷爵禄食”,“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等,把它们张贴四壁,以作借鉴。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经常徽服出访,了解民情。秉公正直,一尘不染。
不久,上面要调他的工作,可是他没有路费,起不了身。他使亲随到阴文家去借钱作路费,去的人向阴文说:“我家张大老爷因工作调动没盘缠,他叫我来向你借点钱,如果复任,在上任时还你。如不复任,一定给你汇来’。阴文一听,一个冷笑说:“我以为他要在南江坐一辈子,怎么也要调走了?他还想回南江,除非是收‘脚迹’(迷信说法,人死了要收‘脚迹’),我没有钱借给他,叫他在别处去借”。去的人便将阴文的话,原原本本向张熙谷说了,张熙谷才意识到当初给阴文题寿匾,可能他现在还有余悸。张熙谷只得向其他幕僚借了点钱,才起了身。后来上面了解张熙谷在南江任知县,深得民心,政绩显著。又调他复任南江。阴文听到这一消息、便吞金而亡。
张熙谷复任南江知县后,更是关心民情,勤理政事,严禁行贿受贿,循私舞弊。鼓励老百姓要努力生产,厉行节约,以备荒年。而后礼义兴,人幻欢声载道,鼓腹而游,击壤而歌:“南江知县张熙谷,除暴安良民心服。廉明公正不循私,再没有人叫冤屈”后来,张熙谷任满离县时,人们在县城还给他树立了‘官去民思”的德政碑。
作者:张杰,本文内容有完善。本站同时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張熙穀 维基百科
[…] 南江知县张熙谷,创建长池龙池书院。 […]